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美国担心科技被超越 接受中国电动汽车需过程

美国担心科技被超越 接受中国电动汽车需过程

环球时报 王霄飞

  美国人在意中国的节能车吗

  中国对电动车的投入是美国能源部官员和学者非常关注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能源和自然资源项目主任亨利•李认为,电动汽车是美中两国在所有新能源领域中最可以一拼高下的产业。在美国,听到美国人赞美中国文化久远、夸中国菜肴好吃很容易,但谈论中国的创新产品确实是个新话题。对于比亚迪电动车试水美国市场的举措,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说,”美国人能接受中国的电动车吗?”

  郭女士定居在奥巴马发表”卫星时刻”演讲的北卡罗来纳州,她告诉《环球时报》作者,目前她家没有购买过任何来自中国的高科技产品。郭女士问她的美国邻居会接受中国产的电动汽车吗,结果开惯了大汽车的美国人都表示,车子如果太小、时速慢就不买,这说明过度消费能源的美国人并不在乎要不要开节能车。在洛杉矶一家物业公司任职的察克•托马斯说,中国电动汽车很难进入他的视线,因为”这太突然了”,美国老百姓从没有关注过中国电动汽车的品牌、价格、性能及售后服务。

  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麦金斯特里公司被奥巴马称为建筑业的”节能典范”,不久前,该公司行政副总裁戴维•艾伦在接受《环球时报》作者采访时很有感触地说:”在中国考察时,我感到中国在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显示出中国在制度上的优越。”他承认,较之美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在认准绿色发展方向后,在科技创新方面较美国更有效率,也更有竞争优势。

  西方质疑伴随中国创新发展

  ”美国之音”近日以”美中新能源领域创新,谁是赢家”为题报道说,美国官员最近多次警告说,美国在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很多方面都面临落后于中国的危险。相关报道还说,朱棣文前不久参观了上海的一座煤电厂,该煤电厂煤使用效能达到48%,而美国通常只达到40%。中国正在兴建的核电厂超过30座,比任何国家都多,而且使用的是第四代核电技术,而美国核电厂使用的还是第三代技术。2009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达到30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美国的100多亿美元。

  与美国”突然之间”高看中国创新能力相比,欧洲和日本的心态显得很复杂。英国《金融时报》9日发表了题为”中国走捷径迈向实力增长之路”的文章,诬称中国高铁建设实力快速发展是靠抄袭手段、”消化”别国的知识产权得来的。在中国企业准备竞标从佛罗里达州至加利福尼亚州的高速铁路项目前,这样的声音无疑是想拆台。而路透社5日却通过一项国际调查报道说,中国人与印度人对各自的创新能力有一种强烈的乐观情绪,而西方发达经济体的人则相对悲观。目前,30%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是”全球一号创新国家”,其次是日本,认可度为25%,中国则只有14%。但有27%的人认为,10年后桂冠会落到中国头上。而那时美国和日本的排名甚至要低于印度。至于英国,看好其创新能力的人只有5%。

  就在五六年前,日本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印象还是”擅长技术模仿而非创造”。日本富士通在2004年发布的《中国技术创造力》调查报告中说,中国国际产品的低附加值,高重复性和相互剽窃现象十分严重,中国企业的技术创造力”大体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水准处于同一序列”。不过,也有日本研究人士也承认,近年来中国创新力在”有效追赶”。日本几家财团2008年联合编写的《中国科技企业技术革新能力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的”创新力潜能”相当可观。

  日本《搜索中国》等媒体认为,中国环保技术大多停留在日本、美国原有的模式上。还有一些日本人认为,中国创新能力的”基础池子”似乎正在随着学界的”不踏实”而水准有所下降。2010年初,曾长期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的植松光彦在批评日本的学术研究”和美国有一定差距”,但提到近邻中国,他认为”中国差得更远”,因为”中国本土人才的长期创新能力值得怀疑”。

  ”卫星时刻”不过是在制造假想敌

  美国是一个患有”假想敌依赖征”的国度,在怀有不断进取的忧患意识的同时,又多少会以扭曲的视角看待外部世界。当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创新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时,美国媒体对相关报道显得很不屑,甚至指责中国用”政府补贴”来”排挤外国公司”。作者此前采访一些美国企业家和发明家时,他们也刻意回避对中国创新的评价。今年8月,作者到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著名的替代能源研发企业马斯科摩公司采访,同行的美国官员还突然要求作者将照相机留在实验室门外。从中不难看出,美国对中国在科技创新问题上持竞争和防范态势,特别是在得到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支持的替代能源领域。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者丁一凡对《环球时报》作者说:为了动员美国民众,美国一直在不断制造假想敌或者假想的威胁。奥巴马上台后许诺发展新能源、新经济,但金融危机导致的债务危机使做这些事需要的钱筹不上来,所以以中国作为假想威胁来制造危机意识。美国从2009年开始炒作中国发展清洁能源,”卫星时刻”是为了国内动员而提出的一个说法,中国人应该坚持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不要被美国的说法影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宿景祥也表示,奥巴马等人说中国给美国制造了又一个”卫星时刻”,这只是一种比喻,不科学也不严谨。

  还有学者表示,中国工业化起步至少比西方国家晚150年,在经历了60年时间的追赶后,中国目前的高科技产品创新含量还不够,中国的创新是在吸收和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还缺少质的突破。比如高铁、超级计算机等技术我们发展速度非常快,但这些毕竟是在西方国家原有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编辑/李骄)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王霄飞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2474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49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