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新能源汽车热发展的充电站入局冷思考 --聚焦“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

新能源汽车热发展的充电站入局冷思考 --聚焦“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

回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在经历了孕育、落地及成长期后,于2019年开始进入成熟期,补贴政策进一步退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开始了大洗牌的同时也迈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伴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充电桩作为汽车服务后端链条,扮演着重要的支撑和牵引角色,从2010年的配套起步到目前的高速发展,无不彰显着前景广阔,东部发达省份已经不能将其描述为蓝海市场了,行业人员有称部分区域进入深红阶段。

截至2023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达到了162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近5%,其中1-6月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近313万辆,同比增长41%,渗透率近27%。参照一季度及上半年的同比增速情况,综合考虑季度影响元素,2023年新能源车辆预计新增700万辆以上,到年末新能源汽车预计保有量将突破2000万辆,真正领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目标数据。

`image.png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面临的充电需求同步激增,截至上述同期,调研行业数据了解到全国建成公共充电交、直流桩合计约220万台,其中23年1-6月新增35.5台,月均增加5.5万左右,充电桩增量跑赢车辆增速。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公共充电设施的热投资,而公共充电设施的适度超前建设政策引导同样提振了新能源汽车消费信心,量子纠缠式联动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热度。

在如此快速升温的情况下,想扩大或新进入充电行业的中小运营商应该如何冷思考地去入局和布局呢,简要分析几个关键词:顺势转向、充电技术、效益贡献主体,以分享交流学习。

行业的热发展

社会的呼声

基于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便利出行,受制于续航里程和补能便利性等关键因素,2023年两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在充电标准、政策支持、建设规划城乡同步、平台互通等方面提出了前瞻性建议,充电桩上下联动着民生和产业,来自社会的呼声定将会转化成充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外生动力。

政策的激励和支撑

今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充电桩/储能等等设施建设配套电网改造。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意见,部署加快充电基础设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并提出要确保充电设施要“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了建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充电网架。5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中提到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

国家、部委及地方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将会进一步刺激和支撑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从国家到地方,从汽车到配套设施,任何一个政策无不推动着国家新能源汽车以及配套服务的全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汽车产销正在呈现着70度的仰角发展态势,配套设施从传统运营商到新生的互联网平台商均已经开始快速布局,汽车后市场的从业者也在蓄势待发地等待机遇。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呈现出了红海氛围的热发展态势。

入局的冷思考

行业热发展定会带来大规模资本的涌入,而大资本的方向性投资对中小以及个人资金流向有非常强的明示和引导效应,在新能源汽车这条快速发展的赛道上,准备扩大布局和新入局中小运营商,应如何真正分享这片红利,进而以小份额服务大市场。

1.关注行业发展态势-运营商的顺势转向

引据充电联盟数据,目前实现全国性覆盖的头部平台及运营商主中,国有企业代表如国网和南网,兼具平台和运营商双重角色,社会企业代表如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等,头部运营商合计占比全国公共充电设施的94%。其中不乏大型社会运营商企业开始转型向平台生态、轻资产方向发展,是企业战略调整,也是企业自我重新定位后的顺势之举。

作为新基建7大领域之一,充电桩是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服务终端,头部企业向生态型平台方向发展,是行业属性使然。作为业内自主经营的中小运营商个体,既要看到且融合好平台商的赋能角色,也要客观的判断当下流量为王时代的资本属性,要用好平台不同发展阶段赋能功能。

2.贴合充电技术演变路线-保障长续运行

充电功率低、充电耗时长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痛点,也是电动车主的主要焦虑。未来公共充电站的主流是超级快充,还是小功率直流的快慢结合呢?

为保障充电站的长续运行和经营效益,既要满足存量车的充电需求,还要兼容增量车的优质补能体验,因此在技术方面的投资不可忽视、更不可短视。通俗的讲,优质优价的设备选型至关重要,要保障老设备有兼容新技术的基本能力。当然换电模式是另一条后劲十足的补能场景,也在快速发展着。

迈入智能网联时代,车企对充电设施的布局已经开始向超充转向,尤其是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等均已在全国开启超充站建设,同时,超充电池、液冷设备、高电压平台技术等超充市场相关产品及技术也在快速的创新突破、迭代升级。俗话说“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那么电动汽车能接受多快的充电速度,只有电池知道,因此关注汽车厂家超充发展动向,可为投资做个技术背书。

3.聚焦效益贡献主体-保障生存及盈利能力

效益贡献主体,顾名思义就是以进站充电为主的电动车客户及使用充电站内其他增值服务贡献收益的客户群体,是充电站的生存线。

以公共充电站为例,目前主要的客户群体是网约车和私家车,网约车车少但充电频次高,私家车多但充电频次低,且个人桩也分流了一部分电量,但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网约车逐渐趋于饱和,以及商用车电动化步伐加快,未来的效益贡献主体势必会发生变化。

单体或成网络的充电站商户要近焦现量客户,并远焦客户群体变化。聆听客户需求,在白热化竞争的充电设施集中区域,要做好价格和品质的双料引流。

(1)盈利解析

在充电站建设氛围一片浓烈的背景下,大小运营商中普遍存在不挣钱、亏损等的声音。以单体站作为基本模型,充电站盈利来源主要还是依赖卖电,盈利为收入核减成本后所得。

充电站收入主要由电费和服务费组成,部分区域可能还有补贴,但随着行业逐步趋于成熟,补贴退坡及取消也许早晚会到来,依赖补贴挣钱的就不要考虑长续运营的可能性了。另有少量的充电站还会有实体广告收入,配套设施如洗车收入等增值收入,但占比极少。而竞争激烈的区域服务费始终处于低位,即使有平台商的补贴,对于长续运营来说,这种短线收益可以忽略掉。要始终聚焦在如何提高主体收入和边际增值服务、场站资源共享服务等方面。

充电站成本由财务成本和经营成本组成,除去设备折旧外,经营成本包括了电费、场地费、设施及设备的日常运维检修费、平台管理费等费用,所有费用均要依赖服务费支撑,这个账本算不清楚的话,难以跨越实现盈利这道鸿沟。

只要车辆上路,就要补能,这是行业发展的动力,但针对充电站经营,若要提高整体收入,未来要关注的目标客户群体不是车,而是持有车辆的车主,因车主形成的流量不是车流,是人流量。人的消费欲望类别除了充电刚需外,还要分析以充电站为平台所能提供的其它方面的消费需求信息。

4.保障“安全专项”投资-守护客户和充电站生命线

投建一座充电站,涉及到场地管理、电网配套、设备选型、运营管理、客户群体等诸多环节和因素。每一个环节都依靠安全来维系。安全是充电站生命线,是运营商的饭碗。

一座充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营包括人员安全、设施设备安全、资金安全等。针对安全专项的投资向来就有“平时不用,用时保命”的说法。

一座优质的充电站首要保障的就是客户安全。设备质量安全可靠、场站环境安全便捷、消防设施合规齐全等都是客户安全的基本保障。

本文针对设施设备安全主要描述的是实体资产的安全。建站的所选场地稳定性是否能够满足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俗话说搬三次家等于家中发生一次火灾,充电站迁移所造成的损失不可忽视,要关注场地所在区域规划,确认场地属性,确保长远稳定。

资金安全就是要确保你的充电站收入存在哪个平台里,确保随用随取,随时能取,安全可靠。移动互联网给平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肥沃的土壤,平台经济也给消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便利,同样充电服务平台也给中小运营商投建充电站创造了条件。充电服务平台多而杂,有全国覆盖的,有区域布局的,但涉及切身利益,选择平台要擦亮眼睛、权衡利弊,当年共享单车行业起步即是巅峰,但紧随着就发生了平台用户退款难,运营商营收清分难的问题和纠纷,因此充电站选对了平台就是选择了资金安全。

充电站投资建设的冷思考绝无降温之意,是建议为顺势行业热发展做准备,是为了全面实现“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创新、生产、销售等全链条的产业链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赛道,国内外传统车企转型,势力差异化定位营销等,最终均要聚焦到用户本身。车要上路,充换电设施先行,目前车和桩的关系已经不是鸡生蛋蛋生鸡的简单逻辑问题了,而是在向共生的生态转向,超充站、普通快慢充电站、换电站,充换结合站、充检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等都将在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中发挥它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以上观点为个人观察,不代表投资建议,部分数据因行业发展可能有偏差,欢迎指正。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闫甲民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206411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23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