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国轩高科工程研究院

国轩高科工程研究院

在国家“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的指导下,近年来国轩高科积极组织研发团队对动力电池关键技术进行自主研发和攻关。重点突破动力电池一致性、成组匹配和电池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性能和寿命,降低成本,实现动力电池关键材料自动化生产。

为适应市场化竞争需要,公司积极推动研发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化步伐,掌握了产业核心技术,实现了研发和产业化齐头并进。同时,公司在下一代新型动力电池材料、机理等方面展开基础性研究,不断加强前沿电池技术研究和技术储备工作。

工程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下设科技管理部、BMS分院、PACK分院、材料分院、电池分院、工艺部、FMEA分院、BMS制造部等8个部门,人数接近200人。其中硕士、博士占比50%以上。截至2014年12月,累计申请专利440项,其中发明专利216项;授权专利200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含2项美国专利)。

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2项;完成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6项,合肥市科技攻关项目9项。2008年“大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2010年工程研究院被评为“合肥市动力锂离子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工程研究院先后被评为“合肥市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动力锂离子电池工程技术中心”;2013年1月获批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先后荣获“安徽省专利金奖”“安徽省质量奖”等荣誉。

近年来共开发多款电动汽车标准模组,并随整车企业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销售目录。目前,研究院已成功开发出多款核心材料及相关的动力电池,电池组及电池管理系统等主导产品。

国轩高科工程研究院

工程研究院,由8个部门组成,其中包括材料分院、电池分院、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分院、PACK(电池成组)分院、电驱分院、FMEA(Failure Modes & Effects Analysis失效模式与分析)分院、工艺分院、科技管理部。

科技管理部主要负责研究院内部管理,对外联络及科技信息与技术管理。

材料分院:负责材料生产线工艺和原材料标准的制定,维持生产运行正常;主持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基础测试和研究开发工作,同时兼顾隔膜材料性能的基础测评,以保证国轩高科电池材料相关技术能够紧跟或超越国内外前沿,使公司在电池核心上保持技术的先进性。

电池分院:负责行业内动力电池制造及过程工序测试数据分析、新材料及工艺试验、动力电池开发及现有产品性能提升、供应商开发及电池成本降低、材料测试方法开发及动力电池相关基础性研发、动力电池发展前瞻性技术预研、动力电池单体及结构仿真分析及技术支持等。

BMS分院:BMS分院将围绕为电动汽车提供安全、可靠、便捷和持久的动力能源这一终极目标,从解决电动汽车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突出性、关键问题出发,以更准确的信息获取、更合理的动态建模、更有效的集成策略、更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模式为技术手段,以安全性保障技术为重点,进一步研究构建安全、完善、可靠、智能化的电池管理系统。

PACK分院:PACK技术研发主要包括电池及其结构件的连接、承载、热管理和环境适应性等的研究及相关技术开发;通过了解国际、国内与电池系统有关的法令、法规,实时了解行业的新思路、新材料、新工艺和技术发展动态,同时结合我公司的产品特点,做前瞻性的研究和设计,并把它们融合到我们的新产品中去,以提高我公司产品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为公司产品在动力电池行业及各种储能等领域应用的多元化做准备。

PACK成组主要负责生产自动化、测试自动化和信息传递自动化方面的工作。为公司在PACK生产、测试及售后服务方面提供保障。使公司不但在研发水平上走在行业前列,也保证公司在生产和品质控制方面处于行业的先进行列。

工艺分院:负责电芯工艺、PACK工艺科及IE设计,主要工作围绕解决生产线出现的问题,维持生产运行正常,保证各生产线的工艺输出。同时进行一系列工艺改进,开展了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工作,现对主要工作进行总结。

FMEA分院:负责电芯、电池组等产品在设计开发和生产制程中的各种潜在失效模式分析,组织开展相关失效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研究,降低产品的失效风险,提升产品质量。同时,负责对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失效进行原因分析和总结,以分析报告的形式反馈给公司各相关部门,并组织开展针对失效的改进工作,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另外,也给售后服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电驱分院:负责电机设计的电磁计算和结构设计、负责电机制造及工艺流程设计、负责电机电控系统和整车动力系统及电器总成之间的选型和匹配工作。

国轩高科的核心技术来源于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开发为辅;以工程研究院为主要研发力量,同时适时开展合作研发,包括与国内众多知名高校,如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山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的研究合作关系,共同承担研发项目。

公司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重点在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材料方面积极开展国内外专利布局,截止2014年12月31日,累计申请专利440项,其中发明专利216项;授权专利200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含2项美国专利),发表论文113篇,其中SCI论文6篇。

核心技术及产品的开发方面取得如下成果:1)自主开发的高功率型磷酸铁锂复合材料技术获2012年度合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年产50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为公司高品质电池的生产提供稳定的材料来源;2)自主开发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获2010年度合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发的方形动力电池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并不断实现电池工艺优化,其中电池能量密度由100Wh/Kg提高到125Wh/Kg;3)电源管理系统成功开发并形成产业化,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安徽省工业新产品认定; 4)9Ah圆柱电池成功开发并形成产业化,获安徽省工业新产品认定;5)钛酸锂负极材料成功开发并形成产业化,为下一代电池的开发提供基础,获安徽省工业新产品认定;6)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投入运行,实现动力电池性能的实时监控。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40233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