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人物
  4. GNEV10|牛胜福:好产品怎么造?

GNEV10|牛胜福:好产品怎么造?

赵杰

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机构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北京举行。

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补贴退坡后遭遇拐点,深度下滑,今年负增长已成大概率事件。但各车企的负责人正如同惊涛骇浪中的船长,以一种不死的企业家精神奋力前行,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重新定义汽车:伟大的船长”。

环境越严酷,就越需要为明天而投入研发,这是打开时间之门的钥匙。哪些公司正在为此努力,并冒险一搏?他们取得了什么成果? 

在当天下午“平行论坛一:为明天而投入研发”上,天际汽车董事、CTO牛胜福表示,技术创新,是将科技转换为科技产品,不影响用户对整车基本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创造额外客户价值的过程。这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技术创新。第二,创新,紧紧围绕用户展开。

1.png

牛胜福称,从用户端、市场端、技术端看到了机会,需要怎么做?通过物理平台、软件平台、数据平台打造核心技术,不忘初点,创新原点,围绕用户端,打造几款好产品。

以下为嘉宾精彩实录,未经本人审阅,有删改。

2.png

我的题目是天际汽车技术创新之路。天际汽车的一个特点,就是核心团队来自上汽大众,在上汽大众也打造过多款成功车型,应该说在合资企业里面形成了很强的自主开发,我们整个团队也有20年整车开发经验。

但是随着后合资时代到来,我们也看到汽车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汽车四化带给我们很多很多的机会。所以说我们这个团队就从上海大众出来继续创业,我们做的这个品牌叫ENOVATE,定位中高端,我们也分析了用户、市场以及我们这个团队的优劣势,经过内部深度讨论,最后决定还是做自主品牌中高端品牌,致力于打造好的中高端汽车产品。

我们首款产品ME7在上海车展、广州车展多次展出,也得到了用户和媒体朋友给我们提供的很多建议,我们在此基础上共同改进了这款车,反响也不错,得到了不少奖项。我们天际汽车拥有自己的资质,首个工厂是在绍兴。

技术创新,是将科技转换为科技产品,不影响用户对整车基本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创造额外客户价值的过程。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就是技术创新,科技转换科技产品,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对百年造车有深厚的理解。第二,创新,紧紧围绕用户展开。我们借助新的技术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打造我们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不能牺牲用户对整车基本性能的要求,用户对整车基本性能有哪些呢?比如安全性、不要死机、舒适性等等。

3.jpg

我们的创新实践是紧紧围绕用户,我们现在面对着用户是80后、90后,他们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车作为从A点到B点简单交通工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些基本性能,我们的年轻用户车子智能网联的功能和人和车之间的交互要求是非常高的。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讲,我们讲新能源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智能网联是结合着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一起发展的。

我们看看电动化核心技术。动力电池,从523到811体系,再到硅碳负极能量密度逐步提升,保证安全性、可靠性、实现电池的轻量化,另外随着电池发展系统的升级,电动车从成本角度和传统车的差距就没那么大了。

再看电驱系统、圆铜线技术、碳化硅二极管、整个动力总成,从集成结合到三合一、四合一,集成化发展。功率密度尤其是系统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再看一下我们整个电池电气的网络架构,预控制器是一个发展趋势。智能驾驶核心发展,传感器的识别度越来越高,另外,传感器也是一个感知融合器,主机厂把各个传感器做融合,融合的算法,让我们车子周遭看得更清晰一点。还有车载芯片发展速度也非常快,整个分布式的ECU到预控的ECU再到车载大脑一个计算器。

车联网技术发展也非常快,现在发展到5G,车端和云端无限接近,云端海量的服务生态,还有云端的智慧都会移植到车端。另外,人机之间交互技术越来越发展,手势识别、虹膜识别技术也会发展起来。

4.jpg

所以说从用户端、市场端、技术端我们看到了机会,我们怎么做?还是打造我们核心技术,第一,物理平台,第二,软件平台,第三,数据平台。

物理平台,我们从上海大众出来,德国大众对模块化平台做得非常极致,出来我们坚定走这条路线,我们物理平台,可以支持不同轴距不同轮距不同车身的开发。平台上用电机,采用扁铜线,可以集成两款电机,一款170千瓦,另外一款200千瓦,电机是非常的先进。另外,我们这个平台保障我们电池系统足够安全,从热管理保障坚持健康运行环境之外,另外我们对物理安全也是非常关注。比如说我们在整车层面,我们正碰、侧碰、尾碰都采用中国标准、欧洲标准甚至美国标准。

电池是核心零部件,一旦变形,它容易产生短路或者热失控,电池安全这一块我们非常关注。比如说车身对电池侧面防护,尾碰采用美国标准,80km/h。侧碰采用美国标准,整个门槛最薄弱的环节也达到了标准,对车身保护电池保护做到行业内非常高级别的保护标准。另外一个,我们针对中国工况对电池底部也做了极致的保护,有1200兆帕高高强度钢板。中国道路虽然条件非常好,但是在路桥结合处车容易托底,这一块的问题在我们的车上非常容易解决。 我们ME7的电池做到360度的防护,安全级别非常好。

软件平台。现在大家都讲软件为硬件赋能,为汽车打造第二属性,让汽车做得更智能化一点,人车交互更友好一点,用户体验更好一点。所以软件平台我们开发了一个iMA架构,从云端应用层驱动层硬件网络架构打造更好用户体验。

整个架构方面采用预控制器的架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架构确保我们车子、手机,我们手机投屏技术,车子手机和家居和云端紧密连为一体。另外,我们底层也用高性能的高通的控制器。还有我们操作系统,基于安卓8.0定制开发,打造开放的操作系统,满足用户对云端海量的服务生态的一个需求。我们的车是可以通过蓝牙钥匙连接,人和车距离在10米左右,车能感知到用户到了,便会做一系列反应。

上了车以后我们有智能摄像头,对用户识别,打通账号实现很多服务。

5.jpg

人机交互我们采用大量的3D技术。另外,我们车载5块屏之间,5块屏之间都可以动态共享。还有手机和车机完全融合在一起。辅助驾驶,我们有16项的智能辅助驾驶。而我们智能驾驶也有遥控泊车。

第三,数据平台。我们车辆数据动力电池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和服务生态数据都可以上传到我们的云端。比如说我们车辆数据上载之后,云端可以对车辆进行远程诊断,主动推送服务。另外,我们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对电池上传云端,我们对用户每辆车进行标定。我们尊重用户行为数据,甚至将菜单的设置上传云端,让车更懂用户,而且越来越懂用户,极大的提升人机交互智能化水平。我们通过数据平台,实现海量的服务生态。

通过软件平台、数据平台同样的硬件实现更多的功能,同样的功能实现更佳的体验,让我们的车更智能一些。我们不忘初心,以创新为原点围绕用户端,打造好的产品,我想是肯定有市场的。

编辑:赵杰、倪艳青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赵杰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renwu/106114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