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厂商、经销商上演“宫斗戏”:合资车企卖不动纯电车问题出在内部

厂商、经销商上演“宫斗戏”:合资车企卖不动纯电车问题出在内部

在10月末的新能源车市,不少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上汽大众这家合资品牌的身上。因为在早先时间,有传闻称某经销商将ID.4X、ID.6X两款车型“偷偷降价”,而且厂家也对此时做出严厉惩罚,但在不久以后上汽大众就对此事予以否认。而在不久后,网络上又有传闻称“ID.3刚刚上市就降价1万”……尽管以上传闻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我们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南北两大众的纯电车型自上市以来的销量表现不够理想。

今年3月,一汽大众ID.4 CROZZ和上汽大众ID.4 X先后开启交付。在上市之后,ID.4系列的月销量始终停留在3位数,月销量直到6月份才有所缓解,但最终也只是以累计销量四位数的惨淡成绩结束了2021年的“半期考”。事实上,大众在纯电车销量上的困境也反映出了当前合资品牌的纯电车型的销量困境,对包括南北两大众在内的一众合资品牌而言,想要真正摆脱销量困境,更需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纯电车衍生价值不如燃油车,经销商没有兴趣卖

对于传统4S店而言,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也不仅仅是通过销售新车获得厂家给予的佣金奖励,或是通过二手车销售“赚个差价”。除了靠卖车赚钱,传统4S店都会想方设法地从客户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例如客户分期买车时,4S店要么就是向客户收取金融服务费,要么就是获得汽车金融公司、合作银行的佣金奖励。除此之外,帮保险公司销售车险,为客户提供维修、保养服务同样是一家4S店重要的收入来源。

然而,以上商业模式仅适用于内燃机车型,如果换成是纯电车,4S店的利润空间将会严重萎缩:纯电车型车身构造简单,车主不需要像燃油车那样频繁养车修车,也不需要在每次维保的时候都要掏空钱包。如果客户从办理车贷到办理车险都是用自己的渠道,那么经销商能获得也仅仅是厂商的佣金奖励。因此对于4S店而言,销售纯电车显然不如销售燃油车那样有着充满长尾效应的利润空间,哪怕厂家下了纯电车销量的KPI,4S店也只能走走过场。

然而站在厂商的角度来看,厂商们始终希望好不容易造出来的纯电车不仅能卖出去,而且要卖得好,结果厂商和经销商之间就因此产生了利益冲突。例如像本文开头介绍到的ID系列车型,因为厂商允许客户像购买特斯拉一样通过线上渠道直接订购,如此一来,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利益冲突,才使得不少厂商、经销商之间的“宫斗戏”连环上演。

车型产品价格虚高,消费者担心自己才是真正的韭菜

由于纯电车型生产组装不断降低,因此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新造车企业推出了更多更具性价比优势的车型产品。在消费者看来,他们想要购买纯电车的话也能享受到更低的价格门槛。然而不少合资车企依旧存在着这样的思维误区,那就是消费者会像过去那样,买车的时候会因为品牌因素,而将议价权拱手相让给品牌。

今年年初,宝马纯电动SUV车型iX3由于销量不佳,于是宣布主动降价7万元。同时为了避免老车主“闹情绪”,宝马还将降价后产生的差价直接返还给了车主。此举也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客户的好感,因此作为传统豪华品牌SVU的宝马iX3,还能在今年上半年通过月销量突破2000台的大关。然而宝马iX3只是个案,不少传统豪华品牌纯电车型依旧存在销量困境。

同为德系豪华品牌,不论是奔驰EQC还是奥迪e-tron都未曾听说过任何降价消息。与新造车企业推出的同级别高端纯电动SUV相比,这两款德系豪华纯电SUV的续航表现、性能输出、自动驾驶水平都没有同级别对手来得优秀,然而价格方面一直居高不下。当开始造纯电车的时候,BBA或许以为还能像过去那样靠品牌优势收割潜在客户,却不知潜在客户早就被蔚来、理想、小鹏这样擅长营销的新势力品牌给挖走。

用力用错了地方,打败“特斯拉”们依旧难度不小

从Model 3、Model Y到Model S和Model X,特斯拉不管是入门级车型还是高端车型,都曾因为品控问题引发全网群嘲,吐槽车顶漏水、车门组装不到位、内饰存在缺陷等问题早已成为了特斯拉车主群的日常。然而即使品控方面做得再糟糕,特斯拉的销量表现却能够越来越好。因为特斯拉十分清楚,只要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优势,那么特斯拉也能长时间在市场上领跑。

论关系到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力的自动驾驶技术,特斯拉依旧是行业老大。特斯拉深知,在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乘用车产品也将朝着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方向发展,这时候车企车企之间需要比拼的不再是各种功能配置的堆砌与拼凑,而是以智能驾驶为代表的真真正正的技术实力。否则我们也不会看到苹果公司在宣布造车以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加速推进新车的设计研发,而是直接将公司名下的智能驾驶工程测试车辆开到了加州的大街小巷。

然而,以合资品牌为代表的不少传统车企依旧认为,只要在不改变自家车型产品品质的前提下,直接换套动力系统就能说服消费者,但是终端市场的销量反馈已证明他们是错的。如果说新势力对于智能汽车的认知处在2.0、3.0阶段,那么合资品牌似乎仍停留在从Beta到1.0的艰难转型之中。

结语

自2021年开始,BBA等豪华品牌也开始在投资入股中国本土的智能驾驶科技公司,或是直接在华设立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研发团队,这样的现象也透露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也得到了合资品牌的重视,因此合资品牌也想改变姿态,赢得中国市场的认可。然而本土新势力确实要比合资品牌更懂中国消费者,对合资品牌而言,如果拿不出更大的诚意、更可靠的品质与更具优势的综合产品力,那最终也只能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第一批出局者。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林中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59745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74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