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海峡两岸优势互补 共同打造电动车产业链

海峡两岸优势互补 共同打造电动车产业链

华夏经纬网 综合报道

  台湾《旺报》刊载社论称,为了控制地方债务,大陆开始大幅缩减投资计划,日前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时,明白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面对无序发展、缺乏核心技术及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三大问题,更以发展电动车为例,挑明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究竟是不是最终产品目前并不明确,发展电动车要先解决包括技术路线等相关问题。

  事实上,两岸当局推动重大建设政策时都习于喊口号,评估未尽完善就想要画大饼、浮夸政绩,以致许多投资完成后却闲置成为蚊子建设。大陆发展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台湾地区发展六大新兴产业也都有类似情况,尽管每项都想做大做强,推动前却未充分衡量产业和政府能力,主管机关多头马车,资源缺乏集成,把奖励投资和补助当作发展产业的法宝,最后预算用罄却仍然成不了气候。

  以电动车产业为例,大陆实施两年的”十城千辆”政策,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仅25个,已有54家汽车厂商生产的190个车型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去年年产量仅7181辆,99%卖给公营部门,在地方本位主义作祟下多重复投资,却没有任何一辆车有独特性。许多核心技术的研发遭遇瓶颈,纯电动车使用锂电池的核心技术,自主智能财产研发也困难重重,遑论整车的制造技术。

  台湾地区电动车整车研发更是落后,台湾于去年4月就正式核定”智能电动车产业发展策略与行动方案”,其中”智能电动车先导运行专案计划”未来3年仅预计投入22亿元(新台币,下同),却想要达成3000辆智能电动车运行,并建置岛内3000座慢充站及120座快充站,看起来有点天马行空,2010年到2016年总共才编列约100亿元预算,难怪大型汽车厂要停止在台的研发,前往大陆发展电动车,至少鼓励政策强于台湾。

  目前全球电动车仍以欧美规格为主,大陆市占率仅3%,工业及信息化部原本评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市场规模要双双达成全球35%目标。甚至曾喊出今年要有50万台电动巴士、明年百万辆上路目标,看来短期目标已经幻灭。

  从两岸发展电动车情况来看,台湾缺乏研发资金、市场规模小,没有能力从上游零组件到终端产品完成完整集成;但台湾工研院、车辆中心、金属中心研发能力强,产业长于规格零组件集成,由笔记计算机发展出的锂电池能力具有国际水平,车载电子系统研发制造能力强,电动车的锂电池芯及模块和相关零组件已打进国际供应链,是电动车很好的发展基础。与台湾相较,大陆比较缺乏技术和人才,但市场规模大,大型车厂较有整车集成能力。两岸发展电动车,正具有截长补短的优势,如能充分集成,即便不能在短时间内追日超美赶欧,但绝对比各自”关门造车”可以缩短产业学习曲线。

  两岸发展电动车当前的要务应该是尽快打造产业链,但这需要两岸当局有共识、有计划的推动集成。其中应包括成立资金中心、共同研发中心、产业标准中心,并且以筛选方式找出有实力的两岸企业,由共同研发中心和执行团队订出产业标准,让更多两岸企业在技术规格化下竞争,就可以拥有两岸自主的智能财产权技术,两岸分工体系也可以从垂直集成演进到水平集成,并快速把电动车产业链完整架构起来。唯有两岸产业优势互补,才可能打造属于两岸共享的电动车产业,才能够在国际市场形成竞争优势。

  要形成深度接轨的两岸产业合作模式,需要两岸当局有胆识、有智能的促成。如果两岸当局没有勇气推动两岸新兴产业集成,最后各自为政,只会斲伤两岸新兴产业在全球的竞争机会。两岸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彼此找出竞争核心和优势,共同结合才有成功机会。

  十二五规划要把七大战略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由目前的2%,提升到2015年的8%,2020年要提升到15%,发展总纲领绝不能轻言改变。工信部要做的是各战略产业的资源重新分配,而不是裁减总投入金额,甚至只要是有必要的投入,可能还需要增列投资预算。怎么做大陆要有智能,想搭顺风车岛内当局更要有智能。

  ( 编辑/刘文林 )

来源:华夏经纬网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7049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