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跨界融合成未来一大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跨界融合成未来一大趋势

walKman

2021年9月15-17日,“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在海南省海口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协、海南省人民政府、科技部及有关部门共同主办,主题为“全面推进市场化、加速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共有来自15个国家及地区的1000多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交流研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但产销量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也居于世界前列,形成了上下游有效贯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当前,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技术、市场等诸多挑战。

图片

图片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以视频的方式出席了本届大会,他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四个“坚持”:

一、要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克燃料电池技术瓶颈,加快车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二、要坚持跨界融合,协同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网联化、智能化与电动化技术齐头并进,加快汽车产业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要坚持市场主导,完善产业管理和支持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消费,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

四、要坚持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多边和双边国际合作机制,深入推进政策协同、技术创新等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

在9月16日上午举办的 “碳中和愿景下的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战略” 主论坛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就“如何跨界协同,助力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分享了三个方面的思考。他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向双轮驱动,更多的是要依靠市场驱动阶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发展,充电桩换电站的发展,解决商务车的氢能和燃油电池的发展,仍然要发挥作用。”

对于“跨界协同,集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看法,万钢主席指出,新能源汽车已迎来全面市场化突破拐点,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不断加深,跨界协同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聚合赋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他还强调,要共同构建良好产业发展环境,突破发展瓶颈,加强跨界协同,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全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

谈到如何加快汽车产业碳达峰和碳中和,万钢主席表示:“一是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能源供给、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交通出行等领域碳中和技术联合研究与学术交流。二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关键材料回收利用,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完善与发展。三是探索整车、重点零部件产品低碳认证标准国际互认,推动汽车产品碳排放信息的互联互通。四是建立全球汽车产业在低碳管理政策等领域的合作对话机制,形成以公平为原则、协同为核心的国际汽车贸易低碳管理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则以视频的方式出席了“碳中和愿景下的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战略” 主题论坛,他指出,在国家政策支持引导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市场规模和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势头,产销规模再创新高、中国品牌蓬勃发展、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国际化发展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产业发展呈现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势头。

第一,产销规模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接近11%,私人消费占比由去年的72%提升到77%。

第二,中国品牌蓬勃发展。今年1-7月,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5倍,比市场整体增速高0.5倍,部分高端车型接近或达到月销1万辆水平,与国际知名品牌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三,技术创新取得了新进展。快充技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200公里,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超过160Wh/kg,并取得产业化突破。此外,多家企业推出了不热扩散电池包。

第四,国际化发展取得了新成效。今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4.5倍。

不过,辛国斌强调,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需要加强分析研判、认真研究应对。一是统筹推进低碳工业、低碳产品、低碳交通、低碳能源协同发展。二是疫情冲击对保障产业链安全提出新挑战,如何兼顾安全和效率,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全行业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三是产业自身还存在短板,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依然偏高,安全可靠性、低温适用性、使用便利性仍然有待提升,动力电池面临回收利用渠道不太畅通、锂钴镍等矿产资源保障和价格上涨压力。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相里斌,对于新能源汽车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出了四点重要建议:

1、要以系统思维、协同推动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节能减排。实现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不仅需要本身的技术突破,还需要其他相关技术,如轻量化材料、自主式交通等共同进步。

2、大力推动动力电池作主攻方向,支撑全固态动力电池的研究和动力电池热扩散安全等瓶颈技术的研发。同时,支持车网互动、支持研发和示范,突破车路云协同感知、智能充放电融合技术,助力能源互联网的建设。

3、以燃料电池驱动能源变革,针对大功率、长寿命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突破燃料电池产业化面临的寿命、成本、可靠性等难题,协同开展氢能全链条技术攻关,着力解决绿氢储存和远距离存储的问题。

4、毫不动摇坚持智能化发展方向,全面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支持力度,重点突破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加强汽车智能化技术开发验证和仿真测试,充分结合实际道路和政策法规的情况,研究制定功能安全标准技术方案,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和安全高效运行。

图片

在同一天举办的“碳中和愿景下的新能源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主题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郭智表示,车能融合发展不仅是汽车产业碳中和的重要保障,也有利于支撑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中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的产业发展,充电设施网络日趋完善。截至2021年7月,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了201.5万台。此外,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也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市场化推广。

关于下一步如何推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郭智指出,第一要做好顶层设计,需要能源生产与消费各个行业的共同行动;第二是优化机制、优化布局,持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第三支持前沿技术融合示范,鼓励汽车企业研发具有车网互动功能的新能源汽车。他强调,在以碳中和为目标的引领下,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的融合发展,将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保证。

image.png

值得一提的是,万钢主席在本届大会上正式发布了《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共识》。《共识》紧扣产业发展新形势、新机遇、新命题,为下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球合作明晰了方向路径,将成为政产学研联合行动的重要指引。

《共识》认为,实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各方将加快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加强汽车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节能减排。

《共识》提出,新能源汽车已进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全面市场化攻坚期,各方将积极响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环境适应性更好、性价比更高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服务。

《共识》强调,各方将进一步加大商用车低碳、零碳技术研发投入,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电动汽车,特别是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等多样化低碳技术方案,加快推进商用车电动化转型。

《共识》提出,各方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动跨界协同合作,加快电网能量互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绿电、绿氢的应用比例,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构建“人-车-路-网”协同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安全、绿色、高效、便捷的智慧交通出行体验。

最后,《共识》呼吁各方需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共同应对动力电池和车规级芯片的研发、生产、供应和资源短缺等挑战。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walKman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56696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78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