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人物
  4. 新能源车开发不能把问题留给客户

    ——专访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新能源技术部总监兰志波

新能源车开发不能把问题留给客户

——专访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新能源技术部总监兰志波

第一电动月刊 王慰祖

  混合动力客车节油率水平是目前混合动力商用车面临的最大问题。

  混合动力商用车市场存在两种不同声音:产品公告标明的节油率很高,而用户反馈的节油率却不甚理想。

  兰志波给出的答案是:实际运行中的节油率反映的是真实水平,”必须非常重视并尊重来自用户的声音,这是产品技术提升真正的牵引力!”

  兰志波说:”节油率的问题和对待产品的态度息息相关,也许开发周期会长一些,但上汽要拿出的一定是先进可靠的新能源客车。”

  不能把问题留给用户

  第一电动: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好混合动力商用车?

  兰志波:对于混合动力系统来说,原本就是围绕着内燃机插入电机电池构建的新一代的动力系统,出发点就是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现在看来自身进步的空间还很大,但需要很高的标准,需要能量优化技术的突破,主要是对控制的要求很高。

  第一电动:如果混合动力车质量不行,会有什么后果?

  兰志波:当然本质上是导致社会财富的浪费。资源消耗了,资金也消耗了,但不一定会有好的收获。在追求技术进步的过程中,需要达到一定要求并将技术稳定了下来,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复制,在此之前过多的厂家就去大量生产并实际使用,本质上转变成了大规模的测试考核,的确不经济,。

  第一电动:现实情况是,很多混合动力车在技术并未达到要求时,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复制了。

  兰志波:这就是目前的局面,很多专家也对此提出过质疑。

  第一电动:那你对待新产品的态度是怎样?

  兰志波:以上汽为例,上汽对待新技术新产品是按照发展规律一步一步进行的。做之前会先想好,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技术挑战,工程挑战又有哪些,解决方案一定要研究清楚,之后是用什么资源去配合。接下来上汽开发产品有个流程,流程就相当于上汽的”法律”一般,控制着每个人的行为和做事情的步骤,保障产品开发的品质。从这个角度来说,开发任何产品都需要遵循流程,混合动力汽车也不例外。在这个流程中,首先要解决做产品的技术实现方法和标准,这都是整车企业应该做的。

  第一电动:有很多人认为中国整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脚步过慢,你怎么看?

  兰志波:关键是以什么标准来看这种现象,如果把高科技产品以玩具的标准来处理,当然也会很快,这是个玩笑,但无知者无畏的情况的确有的。我更愿意从从正面来看这个问题,新能源汽车还是发展初期,零部件产业链不成熟,要有发育过程,从零部件到新能源系统都有很多技术问题要摸索完善,因此负责任地开发一部新能源整车其实最主要是在开发产业链,这与常规车有本质的不同,常规车的产业链可都是成熟的。

  因此,产品标准并不能因是新能源而降低,可想而知新能源整车产品面临的事情要多得多,开发时间长也是正常的,何况还有电安全这个汽车发展史上的新命题也必须完整应对,疏忽掉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能一样导致重大问题。自主产业链的形成一定要扎实,而且只有在大的整车企业拉动下也才可能扎实,因为整车企业有责任的担当,做事情的标准和要求会在责任的压力下贯串到产品的所有细节,因此做事情就到位了,技术就做出来了,进步的效率才有保证了。这点应该容易明白。

  上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规划。我们都是按照我们的流程去做的。上汽产品出来时,你一定会感受到有不同之处,高标准的结果就是这样。上汽不仅在做新能源汽车,而且是做出品质很好的新能源汽车。

  总之,我个人认为,虽然新能源汽车不同于传统汽车,但毕竟也是产品,也是给人用的。对待产品要负责,不能简单化,不能把问题留给用户。

  ”点单模式”说明企业实力不够

  第一电动:在你看来,上汽需要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哪些问题?

  兰志波:首先面对的是产业链不成熟问题。因此上汽先要解决所谓不成熟的问题。除此之外,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大量的测试、大量的验证。反反复复确认产品的可靠性,达到一定的标准。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都涉及电池安全的问题,这是与传统车明显不同之处,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有很多测试环节。这些环节包括自身想到的,前人做过的,国外汽车做过的,标准里所规定的。这个过程虽然很花精力,但最后拿出的产品一定是负责任的产品。一个产品,哪怕是螺丝钉不成熟,也要解决好。

  第一电动:具体到混合动力车系统问题,你认为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兰志波:混合动力系统的核心是什么?是其系统,系统带来性能,性能在可靠的功能支持下带来价值。性能是前提当然也是最重要的。

  要做好性能,首先要对混合动力系统看清、看透,对策才能清晰明了,这就是技术。要看清系统其实并不容易,一个方法是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感知,加深认识,国家科技部10多年来花了20多个亿通过实践取得经验大大推进了国内在混合动力技术上的认识水平,但在控制技术上似乎走到了停滞不前的境地,如前面所说的节油率问题,还有公交线路上表现的差异性。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

  我们从03年开始至今也开发过几轮的混合动力,我们也深有感触。近一年半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试图找到答案。直到我们发现并掌握了新的理论分析工具后再次对系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我们终于彻底看清楚了问题的本质,而且通过这个工具的分析同时也一并知晓了系统的潜力,知道了为什么大家都只能达到一定的节油高度,因此也找到了性能突破的新方向,完全解释清楚了为什么公告节油率高而实际节油率低的现象。

  回过头来看以前在控制技术上的摸索,发现其实是比较盲目的,再了解国外的做法,才发现他们原来就是那样做的,那才是做混合动力的起点,只是从来不说,或者可能说了也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就跟在人家后面往前冲了。我们现在对要做什么已很清晰,结果就是提高节油率又有了新的空间和新办法,当然事情要一步一步做,这些工作上汽需要做得非常充分。

  第一电动:关于采用怎样的系统,上汽的结论是什么?

  兰志波:其实每一种系统构架、具体到不同的配置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抓着实际路谱来分析自然也就知道了,关键是只有合适的分析工具才能知道这个系统构架的节油潜力,知道了现在和将来的产品效果来定义系统就容易了。目前还不方便透露我们的结论。总之,上汽既然花了大量的工作来做这些,那么一定会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第一电动:弱混、中混、强混这三种混合动力系统,上汽的重点是哪种?

  兰志波:这三个系统上汽都在研究。纯粹从市场角度考虑,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一定是从弱混开始。原因是先用较为容易的技术进步换取商业价值。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应该也是这样。因为车辆售价不能过高,而且高出的那部分购车成本,要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回。

  这三种产品上汽都在研究,只要是做产品,就会是上汽的重点。但结合国家的政策、用户的选择因素等在产品推出上会有不同。

  第一电动:除了对待产品的态度很重要外,还有什么是重要的?

  兰志波:是培育资源,关键是把资源用好,即选择好供应商。因此,要有非常全面和详细的指标去看待供应商。要看对方技术怎样,制造体系完整与否,风险控制、成本控制经验如何等等,还有商务上、战略上的考虑,很复杂。对一个产品来说,不光对自身要有要求,对供应商也要有详细的要求。

  第一电动:说到对供应商的选择,目前国内公交车行业存在”点单模式”,对此您有何看法?

  兰志波:我只能从技术角度来看待这个现象。我个人认为”点单模式”表面上呼应了产品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其实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本身技术特征还不够不强烈。因此,就造成这样的结果:连用户都可以来点单,来改变产品的特性,并且”点单”后居然和其它车性能差别还不大。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整车企业技术力量还不够,开发力度也不够,没有性能突出的产品。

  如果技术达到一定的高度,换一个供应商则产品性能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谁还敢点单?国外商用车存在”点单”情况吗?”点单”后,系统的东西变了,意味着需要重新做验证,代价很大。

  抓好技术才能抓住机遇

  第一电动:有办法改变这种模式吗?

  兰志波:国内存在这种情况,除了车企自身水平外,和各地市场的保护及产业的无序发育也分不开。我认为目前有个很好的机会改变这一现状,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系统技术特征非常强烈,不能轻易变动,否则变动成本很大。

  其实这也只能说是机遇,你不抓好机遇,不做好技术,不站在它可以提供的那个高度上,结果也一样。而且现实更残酷,车子卖到哪儿,就要用哪儿的零部件,都希望你对当地的新能源产业拉一把,其实有很多地方的电机、电池企业都没有实力发育成熟,当前也没有实力真正做好产品。我相信当前每个整车企业都有这方面的困扰和无奈。

  而且这和商用车的标准有关。国外商用车比乘用车标准要高,因为商用车的乘客会更多。而国内完全是反过来的。所以国家层面在新能源汽车鼓励模式上,也需要有所调整。

  第一电动:按照您的说法,目前技术尚未稳定。在此阶段是否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兰志波:这需要分两方面分析。在技术没有稳定的情况下,大规模推广确实带来了风险。但从另一方面说,对技术人员来说,测试的样本数会有很多,所获得的数据,获得的经验,如果有个统一的改进系统,来梳理问题进行改进的话,能获得相当大的进步。但恰恰是这个事情从国内总体来看并未发挥出它的最大效能。

  第一电动:理想的做法是怎样?

  兰志波:理想的是挑选流程规范严格的车企产品做示范运营。对一个好的整车企来说,职能划分非常清楚。做测试和做开发是两部分人。测试部门会把结果反馈给开发部门,开发部门进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测试部门相当严格,因为发现问题是他的责任。而开发部门就需要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这也是大企业的制约机制。

  但目前很多企业的这种体系并不完整。有些企业甚至像个研发公司,产品开发结构较为混乱。

  第一电动:上汽商用车准备的如何?

  兰志波:上汽在世博会期间投入了1000多辆新能源车运行,展示了上汽在节能减排上的努力和态度,世博会客流量巨大,新能源客车持续半年里运行的超强度、超负荷,现在看来再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特殊景象,因此所有新能源客车可以出色完成世博挑战,说明了上汽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工程的实力。

  在世博会以后,所有的纯电动公交车和混合动力公交车一直运行至今,也工作良好,我们也一直跟踪车辆状况,不断获取大量的技术数据,对我们在新能源客车上的改进提升价值巨大。我们已经开发完成了第二代的纯电动客车,在电安全标准及措施上又进一步提高。

  混合动力客车上,我们已经对世博混合动力系统进行了各类专项改进,持续优化性能,提高可靠性。我们花了很大功夫来修订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企业技术标准,以便帮助零部件企业同步持续改进产品,走好成熟之路。上汽也在论证下一代混合动力系统的开发,上汽商用车花了一年半时间做这件事,实际上,在起步之前就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

  总之,新能源汽车是一条很长远的路,上汽希望沿着产业链的方式踏踏实实将新能源汽车走好,做好。

  ( 编辑/李艳娇 )

来源:第一电动月刊

作者:王慰祖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renwu/13922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