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吉利在最困难的时候,做了一道选择题

吉利在最困难的时候,做了一道选择题

autocarweekly

逆境的所为,能够充分体现一家企业的战略思路与价值体系。

市场对于车市下行的焦虑,随着各大车企上半年年报的公布而逐渐放大。在公示的财报中,我们不乏看到同比将近-200%的利润下滑,也不乏看到始终游离在市场边缘的企业走到了倒闭退市的关口。市场的洗牌与收缩,呈现出超乎原有预期的残酷与凋敝。

真正让人心头一紧的,是作为中国汽车旗手的吉利公布的年报数字。虽然具体指标大幅优于大盘,但从吉利业绩的下滑中,许多人依然看出这个市场正在走向存量,甚至是萎缩的状态。

在更清晰的真相面前,每家企业都作出了更深刻的决定。

比如在宏观层面上,果断地延缓,甚至是取消原有的国际化布局,这预示着第二波中国汽车工业集体出海的暂告一段落。

比如在微观层面上,对企业内部流程、资产、体系进行必要的优化。当然,这是以压缩成本为主,提升效率为辅的优化。

这是谈不上错误,但也绝对谈不上正确的主流举措。你可以从中看到深扎于中国历史传统当中的“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保守性退缩,能够起到喘一口的效果。但身处在产业变革的混沌当中,保守性退缩或许也是一种缓慢且难以察觉的自溺。

在吉利历次的转型,或者是面临危机时,吉利内部始终警惕着这种思想。一个标志的事件是,哪怕是2014年以前身处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吉利始终没有放弃对沃尔沃技术的吸收与转化,并且最终创造了开启吉利3.0时代的博瑞。

从台州一隅的小工厂,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标志性代表,面对不同阶段的不同困难,吉利都做了不算讨巧,却符合长期考量的选择。在眼下,吉利再次明确坚定“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的整体战略不变。不悲观,不乐观,紧盯战略目标的落地。

而这次选择的标志性事件,是“科技新吉利“的新核心竞争力的提出。这是吉利对于自身定位的全新确立,它让人相信吉利有实力渡过眼下这一轮逆境,也让人相信吉利在这一轮逆境过后,会站在更宽阔的高地上。

事实上,这一轮逆境对于吉利这种已经充分融合全球顶级资源,广泛联结各大领域,深度布局新四化发展,完善构建起自身体系能力的自主品牌而言,并不是一件坏事。

逆境之下,企业会天然地重新审视自身的长板与短板,这是顺境之下所缺乏的客观判断。同时,在对环境的更清晰认知,让企业跟懂得高效地盘活、融合自身已有的资源,朝一个更明确的目标前进。

在足够长的汽车发展史上,包括福特丰田大众等全球汽车巨头,都有过相关的经历。

以最为人所熟知的丰田为例。在遭遇踏板门事件后,丰田重新审视了自身企业的短板与长处,以精益化制造作为突破口,确立了年轮化经营的发展战略。不光塑造了丰田品牌的底色,也支撑了如今高端品牌雷克萨斯的在豪华领域数一数二的品牌溢价。

同样,这也是立志成为“中国的丰田”的吉利所需要思考的。

当下,“新四化”成为了移动出行的关键词。传统的燃油动力、传统的汽车产权、传统的汽车用途,遭到了瓦解与重新定义。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决定着最终的解释权。

以“科技新吉利”作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证明吉利对于自身已有的技术研发体系、模块化架构、智能网联技术、智能驾驶普及性、智慧立体出行生态布局,有了一次更全面、更科学、更清晰的总体性认识。

这是目前为止,自主品牌对“新四化”浪潮最有力的回应,也代表着吉利由传统汽车企业转型为全球科技型创新企业的决心,最终让广大的消费者享受中国汽车技术崛起带来的“技术红利”。科技,成为吉利的底色。

以技术立命

这一价值信念,是基于吉利过往的沿革。往吉利过去几个历史性节点回望,技术始终发挥着巨大的能量。标志性的是,2015年推出的博瑞。即便许多人将其称之为“大美中国车”,但真正让市场难忘的,依然是沃尔沃安全技术理念的引入。它首次改变了自主品牌在B级车市场竞争中,长久无法脱离性价比的窠臼,也直接拉开了吉利这一轮跨越式的增长。

在后续的发展中,从缤瑞、缤越的一系列年轻化产品,到定位更高端的领克,再到个性细分市场的嘉际,技术的运用给吉利所带来了太多出乎意料的市场突破。屡次的技术突破,是吉利实现后发先至,在竞争中树立制高点的根本。

CMA、BMA、SPA与纯电动汽车专属架构PMA的建立,则意味着吉利拥有着未来与丰田、大众等一众国际品牌展开竞争的资本。这代表着吉利当下与沃尔沃、路特斯及全球资源的整合、协同已经达到了足够成熟的程度,也昭示着吉利参与全球性竞争的大幕开启。

比起销量水平,盈利高低,更能有效判断吉利未来走势的是,即使在眼下的逆境中,吉利对于科技的重视以及投入,依然保持足够可观的水平。包括全球五大工程研发中心、每年投入数百亿研发费用,这些不能够用短期目光判断的投入,都将在长期的未来创造难以估量的成功。

以科技连接

面对于未来出行、智慧出行行业,立志参与世界竞争的吉利,必然需要建立更广阔的视野。在吉利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不仅看到其对于世界顶级资源实现了资源上、资本上、文化上的协同融合,更值得肯定的,是吉利跳出了汽车制造的传统概念认知,用科技实现汽车制造与诸多行业领域的联通。

比如在“新四化”层面最受关注的智能网联与智能驾驶,吉利愈发展现出一家“全球科技型创新企业”的气质。这种乐于拥抱新观点、新技术的开放姿态,在过往任何一家中国汽车企业身上都未曾具备。

GKUI19系统已经在博越RPO上得以搭载。在对移动出行的生态边界拓展中,吉利在智能联网领域实现了四个第一和五项最全。在行业内新量产车型L2配置率和市占率层面,吉利排在了行业第一。

未来,重点开发基于GPILOT3.0的Hands-off、Eyes-off自动驾驶、最后一公里自动泊车等关键技术,以1亿公里的仿真路况实验,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L3级别车型的量产。

受行业壁垒以及历史影响,汽车企业对新科技、新观点采取开放的姿态,有着难以估量的局限。而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吉利打破这种局限的可能,逐渐形成了吉利创造平台,开发者共同建设,跨界企业深度入驻的立体化智慧立体出行生态布局。

当然,战略仅代表着希望。在走向“新四化”这个彼岸的同时,依然有许多不可能忽略的困难。比如,当前各大车企都无法回避的困难是,在汽车彻底实现电动化之前,对于燃油动力系统实现有效、显著的排放节能下降。

这种困难,我们在日系车企上看到,在美系车企上看到,在欧系车企上也可以看到。而且,即便是美系车企,在解决这种困难的时候,也难免付出相当的成本与代价。

也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得知,要解决这种困难,不仅需要决心,同时也需要足够的技术积淀。

吉利具备足够的决心。尽管在舆论论调上,吉利未见得像部分企业一样高调,但却有高效的务实。在一向由欧美日车企掌握话语权的动力总成技术领域,代表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超越。

截至目前为止,吉利成功打造了1.3T、1.8TD、1.4T三款中国芯十佳发动机。以全球十佳发动机标准打造的新一代智擎T动,也已经投入量产,拥有1.0TD、1.5TD、2.0TD三款全新中置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7DCT变速箱

吉利也具备足够的技术积淀。动力总成系统包括动力研究院和动力制造公司,隶属于吉利汽车集团一级子公司,研发人员超过2000人。

这些庞大的技术积淀,能够用简单的数字所体现。

比如目前单缸指示热效率49.5%,这已经能够满足未来十年欧七、国七排放标准要求。比如1.5 TD发动机,不单止在动力指标上超越大部分的合资品牌,更加可以实现MHEV、PHEV、HEV等电动化系统的无缝兼容。再比如1.0TD,升功率高达100KW/L,热效率达到了36.8%。

在这些成绩背后,我们可以读出一种难能可贵的自信与勇气。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工业,在汽车诞生百年之后,终于从全面跟随,转为局部突破,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见到,中国的汽车工业将会啃下越来越多国际车企无法攻克的硬骨头。

事实上,以科技实现强盛,不只是一家企业,一个行业的选择。同时,也是中国全面现实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也由此决定了,面对这场时间长度不明,震荡深度不明的逆境,只有从长期主义考虑,选择以技术立命,才是一家视野锚定世界的汽车企业最正确的选择。

而我们有幸看到的是,吉利是第一家带领中国汽车工业掀开技术立命新篇章的企业。在眼下的逆境中,不悲观不乐观,克服了作为中国汽车工业旗手的庞大规模体量、天然优越,再一次审视自身,明确战略。

这种定力,是成就丰田、大众等一众国际车企的根本原因。而放在当下,这也是我们相信吉利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它们其中一员的理由。

来源:autocarweekly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97869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9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