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20万元以下市场,没有理想和极氪

20万元以下市场,没有理想和极氪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亏损与销量压力下的焦虑正在蔓延。

李斌发布内部信痛批公司内部八大问题,雷军发表内部讲话给造车团队打鸡血,马斯克明确加大「降本换量」的竞争策略。

面对如此的挑战,极氪、理想率先做出了一致选择——站稳中高端市场

1 月 30 日,吉利副总裁杨学良、理想 CEO 李想相继在社交平台上回应了最新的产品规划。

「极氪定位高端纯电品牌,不会出 20 万以下的产品。」

「理想 L6、L5 会坚守 20-30 万的价格区间,理想不会有 20 万以内的车型。」

两者的共性的是定位高端路线的极氪、理想,将「20 万元」视为其产品的底线,这不仅意味着极氪、理想官宣放弃 20 万元以下的电动车市场,也再一次向中高端市场挤压。

乘联会数据显示,在 2022 年国内电动车市场上:

  • 10-20 万元的渗透率为 22.7%;

  • 20-30 万价位的渗透率达到了 49%,已经能够与燃油车分庭抗礼;

  • 30 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也有接近 30% 的渗透率。

在这片市场背后,20 万元为什么成为极氪、理想们最后的底线?

01、低价市场更大,理想、极氪为什么不吃?

在中国市场,15-20 万元一直是汽车市场的主流消费价格区间。

具体来看,2022 年一年新能源汽车的涨幅主要由 15-30 万价格区间贡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5-20 万区间销量增长了 210%,20-25 万区间增长了 141.8%,25-30 万增长了 117.9%。

这说明,随着纯电车技术越来越成熟,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低端市场「两头挤」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发展态势正由「哑铃型」向「纺锤型」结构加速转变。

15-20 万元价格段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成为中国汽车品牌新的增长点和爆发点,这已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

一个比较充分的证明是,2022 年蔚小理的销量成绩经常被哪吒、零跑等「性价比」车企超越,中低端车型越来越成为新能源车市场的销量大头。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20 万元以下车型销量占比在 50%多,预计未来 20 万元以下车型市场占比将会在 70%以上。

站在这样的市场需求角度,理想、极氪为什么不将野心继续向下延伸?

通过成本与利润,或许从「做不到」「做不了」两个角度能够解释得通理想、极氪的苦衷。

首先是「做不到」

一般来说,车企有两种定价参考方法:

一是竞品市价参考法,即车企会参考竞品,制定本品的定价,典型的是 BBA,比如奥迪的定价原则非常简单,以宝马奔驰的同级竞品为参考,略低即可。

二是财务分析法,即在 BOM 成本基础上,增加研发、制造、销售等各项费用和利润,得到一个底价,随着销量增加,各项费用会摊薄,单车利润会增加。

通过销量规模均摊研发、销售、人员开支等成本,这是新势力们坚信 10 万门槛理论的基石,但这个销量规模想要打入二十万元以内的市场绝非易事。

价格区间打到 20 万以内,这是传统品牌厮杀的大战场。

以 2022 年 10-20 万元的纯电动车年销量排行榜为例,比亚迪元 PLUS、海豚和秦 PLUS EV 三款车型占据榜单前三位置,且 2022 年上险量数据均在 15 万辆以上,紧随其后的是埃安两款爆款车型 Aion Y 和 Aion S

在这份榜单上,除了哪吒 U 勉强挤进前十之外,几乎是传统品牌的天下。

究其原因,在同样的配置情况下,品牌体量决定了 BOM 成本。

对造车新势力而言,月销 5 位数是一张「门票」。

过去的 2022 年,「蔚小理」还在为「门票」而战,理想、小鹏都曾跌到 5000 辆,蔚来通过新老车型切换,过渡比较平顺,但在下半年有 4 个月挣扎在 1 万辆,三者距「规模效应」还有一段距离。

从目前来看,敢打 10-20 万市场的车企,产品思路无非是把配置拉到最满,不求赚钱只求抢占市场,同时还得至少突出一大卖点,这个卖点要明显强于同级别燃油车,比如主打性价比的小鹏 P5、零跑 C11 便是其中例子之一。

微博曾有博主爆料称,理想此前计划执行一个 20 万级别的项目,最后却放弃了,原因是同样的价格,理想做不出竞争对手的性能、续航和配置。

李斌也曾认为,对于大众化市场,如果没有像比亚迪这样垂直整合的能力,很难实现理想的毛利。

其次是「做不了」

事实上,新势力玩家纷纷冲击高端,除了树立「品牌形象」之外,不外乎还有「利」。

种种数据表明:尽管站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口上,新势力玩家的销量得以不断攀升,但大多数仍处于增收不增利、赔钱赚吆喝的状态。

以蔚小理为例,2022 年三季度三者毛利率分别为 16.4%、13.5% 及 12.7%,距离李斌心目中的 25-30% 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加之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及原材料价格的不稳定性,如何提高「毛利」也就成为新势力玩家亟待解决的课题。

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已成为车企卖车是否盈利的关键指标。

而行业共识是,更高的价格才会有更充分的溢价空间,才能更高效地改善毛利。

对造车新势力而言,用低毛利去冲销量并非是一条长久之路,如今的二线新造车势力零跑、哪吒最新车型起售价也都超过了 18 万。

如果以消费市场为视角,低价车型拥有更多的销量,就说明有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了这些产品,久而久之就会让更多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趋向于「低端化」。

于「名」、于「利」,低价市场短期内依旧是理想、极氪可望而不可及的领域。而只有做中高端产品,利用品牌溢价才能实现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02、电动车拉低了高端玩家门槛吗?

尽管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呼声近年来不绝于耳,但当下似乎恰恰是高端化的最好时机。

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代表,蔚小理通过智能化、设计和用户体验等因素,成功在国内消费者大脑中植入了「国产车也能卖 30 万元以上」的观念。

从产品上来看,「蔚小理」目前已经占据了 30-50 万元市场,三者都已经通过不同的产品与 BBA 直刀相见,目的在于将 BBA 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抢到自己手中,跻身成为新能源时代的「三大豪强」。

但从 2022 年的表现来看,市场却没能装得下蔚小理的「野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 年 30-50 万市场增速约为 90%,而「蔚小理」中增速最高的理想,2022 年的增速也不到 50%。

与「抢市场」行动的不顺利相比,更致命的是 30 万以上及其有限的市场容量。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以 2022 年 12 月的销量为例,30 万以上市场的份额为 12%,月销量规模约为 26 万辆,其中 SUV 车型占据了 16 万辆。

在 30 万以上 SUV 市场中,特斯拉和 BBA 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约为 70%。这也意味着,留给蔚小理和其他玩家的市场空间只有 30%。

换言之,每年 30 万以上市场在特斯拉、BBA 瓜分之后只剩下 60 万辆的空间,而目前盯着这一市场的除了蔚小理之外,还有问界、极氪、岚图等玩家,按照目前各自的 2023 年销量 KPI 来看,年销 60 万的规模显然不够大家瓜分。

具体到车型上,目前 30 万以上月交付过万的纯电动车型只有特斯拉 Model 3/Y 和极氪 001,而如果放大到与燃油车型直接竞争的混动车型上,只有理想 ONE 和理想 L 系列。

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认为,把所有国产新能源的头部企业加到一起,在 30 万+的豪华车市场中,2022 年前 11 个月份的累计销量只有不到 15% 的占比。

这个数据说明,只要传统豪强 BBA 们还在,国产品牌高端化必定会充满困难。

因此,与其说高端电动车的底线一再地被刷新,倒不如说是有限的市场容量逼迫着新势力玩家不断向下试探。

当头部造车新势力依然鏖战在 40 万元左右的高端车型领域时,20-30 万元的市场迎来了蓝海时期。

李斌曾直言,NIO 品牌不做 30 万以下的市场,但却通过内部代号为「阿尔卑斯」、「萤火虫」两个衍生品牌入局 20-30 万元、10-20 万元的市场领域。

继猎装车 001、MPV 009 之后,极氪提前剧透第三车型——ZEEKR X,新车将在今年 4 月份上海车展正式亮相。

从产品的定位来看,ZEEKR X 与 smart 精灵 #1 称得上是姊妹车型,两者均基于吉利 SEA 浩瀚架构打造,轴距同为 2750mm。

目前精灵 #1 的起步价为 19.42 万元,加上杨学良佐证极氪不会做 20 万以下的产品,ZEEKR X 的价格区间预计在 20-30 万元。

小鹏日前在致员工的内部开工信中透露,2023 年将推出 5 款全新车与改款车型,改款车型将有 P7、G3、P5 三款车型,而全新车型则包括 Coupe SUV 和 MPV 车型。

除此之外,李想也通过社交平台提前预告了理想 L5、L6 会坚守 20-30 万的价格区间,核心目标是在 20 万以上的乘用车市场,占据 20% 的市场份额。

如果说从视觉和触感上,30 万元以下的电动车,要达到的是「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在技术层面,这个价格区间绝对是「刺刀见红」的状态。

20-30 万级可以说最多元的细分市场,以至于当选择多了.

这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格外挑剔,技术、内饰、空间、驾乘感受,比上不能不足,比下还得富富有余。

这也说明,20-30 万车型的生存法则就是面面俱到,即便只是六边形战力的任何一边不够长,也会在众多强敌的映衬下被放大为足以致命的短板。

如何打造出战力拉满的「六边形战士」,这既考验车企的成本控制能力,又考验车企的技术实力。

大众为例,其在中国市场落地了欧洲市场的销量王者 ID.3,明显不对国内消费者的胃口,相反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可以说是这个价位的标杆。

新能源车市场依然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其争夺不仅发生在 30 万元以上的领域,下探至 20-30 万元市场或许才是长期已久的主战场。

当蔚小理和极氪、哪吒、零跑等车企相遇在 20-30 万市场,可以预见的是,这片战场的厮杀将格外激烈。

如何能赢得这个区间,可能决定了不少车企在「新造车下半场」的发展走向。

03、2023 年,市场化博弈开启

当行业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仍在亏损时,特斯拉在 2022 年实现了 137 亿美元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率达 16.8%。

强悍的成本控制能力,被行业内视为特斯拉取得利润以及发展的基本盘。

在马斯克看来,营业利润率的增长归功于引入更低成本车型增建更高效的本土化工厂降低车辆成本经营杠杆等因素。

这便是特斯拉屡次逆势发出「价格战」的核心原因,并且降价的效果其实是立竿见影的。

马斯克在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1 月份特斯拉迎来史上最强订单期,订单数量几乎是生产速度的两倍。

从 2023 年的市场形势来看,新势力玩家所面临的压力要远胜以往。

一方面是特斯拉持续充当价格屠夫,将性价比的路子堵死了,新势力玩家短期内无法做到像特斯拉一样降价销售、利润,其是否有进一步降价可能尚未可知,但这也是影响市场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即便高端市场增长趋势强劲,但市场容量始终极为有限。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 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

  • 售价 30 万元以上纯电动车型的累计销量约 57.8 万辆;

  • 30 万元以下纯电动车型销量约为 367.7 万辆,市场规模约为前者的 6 倍。

但在李想看来,这种两头挤压的压力感并不能构成一个直接的竞争环境,因为市场不一样,长期价值也不一样。比如对于低价的网约车市场,其路线类似于早期的智能手机,前期销量增势很快,但能不能支撑到真正变成一个完整的智能机,仍然存在很多定数。

在《中国企业家》的访谈中,李想认为,2023-2025 年是新能源行业极为残酷的淘汰赛,因为市场上不需要那么多的公司。

过去雷军、李想都认为行业的竞争最终会留下 5 家公司,并把自己都放在了里面,而同样的问题,何小鹏却认为顶多 7 家,只有特斯拉确定其中,其他公司都还在路上。

对于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2023 年是个充满挑战的标志性年份——延续了 13 年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正式取消。

补贴这类政策性因素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市场的商业法则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可以看得到的趋势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会更加白热化,而价格一向是市场竞争的利器之一。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的市场博弈,价格战在所难免,淘汰和洗牌已经在路上。

参考资料:

2023,“蔚小理”真的经不起更多“事故”了

https://mp.weixin.qq.com/s/akUkyFWHX7qfFUal6gtdjA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95146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27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汽车之心

微信公号Auto-Bit。汽车之心是一家专注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的媒体和知识服务平台,定位于推动汽车与科技的融合。我们的团队由一群热爱汽车与新技术的资深媒体人、产品人与自动驾驶行业从业者组成。欢迎添加微信号autobitxyz给我们提意见。

  • 844
    文章
  • 42772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