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成立4年融资3轮,宏景智驾今年营收可达5个亿

成立4年融资3轮,宏景智驾今年营收可达5个亿

图片

在刘飞龙心中,故事要等到2025年才能讲起,因为到那时,宏景智驾大概率将拥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国的博世”

和宏景智驾约好采 访的这天,因为上一个和投资人的电话会议没能准时结束,创始人刘飞龙迟到了一会儿。等待的过程中,他的同事解释,“这段时间公司和投资人沟通比较频繁。”自2018年成立,三年多的时间里,宏景智驾已完成三轮融资。最近的一次在今年2月,金额超过亿元。

面对资本的青睐,宏景智驾也没让人失望:创立第四年,今年营收预计可达五个亿的成绩足以让这家公司站稳脚跟,无论在主机厂还是投资者面前,都能挺直腰板。

但这些还远远没有达到刘飞龙的预期。在他心中,故事要等到2025年才能讲起,因为到那时,宏景智驾大概率将拥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国的博世”。

留下来的底气

2021,是智能汽车全面爆发“元年”。

有数据统计,2021年12月,全国智能网联汽车销量首次超过40万辆,同比增长125%,环比增长35%。当月,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达到18.68%,与新能源汽车持平。放眼全年,智能网联汽车的销量接近272万辆,在全年汽车总销量中占比也接近13%。而根据《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数据追踪报告》,到2022年第一季度,L2级自动驾驶乘用车渗透率已经达到23.2%。

在智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的趋势下,L2级自动驾驶赛道也变得空前热闹,甚至吹响了野蛮生长的前奏。不过在众多参与者中,属于宏景智驾的故事情节似乎很快便进入了正轨。

宏景智驾方面透露,2021年,其L2+ADAS方案的装机量在10万套左右;而到今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20万到30万,至少翻了两倍还多;目前,国内TOP15的主流车企中,超过1/3都是宏景智驾的客户……而对于不远的将来,刘飞龙预计,在中国市场,L2+辅助驾驶很快会变得普及,到2025年,新车装机率大概将达到75%。届时,“宏景智驾一定会是前几名的公司。”

图片

△搭载宏景智驾ADAS产品的乘用车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前几名”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活下来”。

“到2025年,这个市场会洗牌,好的产品会向头部聚集。”刘飞龙判断,智能驾驶前装赛道会很快经历大浪“淘沙”,最终留下的只会有4-5个玩家。他认为,这其中会有宏景智驾一席。

自信来自于领先的市场占比。举个例子,假设量产产品每年能够上装一万辆车,每辆车平均一年能跑一万公里,那么一年下来就能累计积攒一亿公里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将逐渐构建起行业壁垒。“到2025年的时候,我们预计会有几十亿到上百亿公里(数据)。到那个时候,行业壁垒会变得非常高,不管是谁,刚进来都不可能一天之内变成几十亿公里。”

数据量,是决定一家自动驾驶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曾表示,“数据是机器进行学习、完善自身算法的依据。自动驾驶的实现有赖于复杂的算法,算法需要数据来修正模型,不断‘填喂’数据,算法才能调教得更加准确,不断完善成熟。”

但并不是每一条数据都能被利用,“质量”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限定条件。完整、准确、高效的数据才是人工智能的前提和基础。于是,是否能够“量产”在此时就变得至关重要。

“我们的感知数据采集是按量产车的摄像头布置来设计的,我们采集的是完全可以量产的数据,而不是自己加装一个帽子然后去采集。在感知方面,高精地图、道路状况、交通流、上下匝道这些我们也已经在做了。”

占领了准确、高效、可迭代的庞大数据的先发优势,在刘飞龙心里,这就是宏景智驾在2025年的最大底牌。“当我们有100亿公里数据积累的时候,这个赛道的大门对后来者就已经关闭了。”

量产是唯一验证

“降维”是智能驾驶圈最近炙手可热的概念,但L4公司涉足L2领域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最早开展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研发的百度,到之后备受关注的Momenta,再到今年开始下场的文远知行、轻舟智航等等……各个都打着“前沿”与“全能”的旗帜。

这个圈子,从来不缺新人,而验证的唯一支点,就是落地的产品。对于这一点,刘飞龙十分认同。在他看来,量产不仅代表着一家企业有形成标准化产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技术转换、效率、工程化、标准化、可靠性等多维度水平。只有都做到了这些,才是“降维”真正的含义。

所以,在L2+ADAS年产量将超过20万套的事实面前,刘飞龙认为,宏景智驾担得起“降维打击”这四个字。“我们是从L4起步,做减法比做加法容易,这些东西我可以留着不用,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比我没有要去研发快很多。”

速度是当今市场的竞争法则,而他所强调的“快”也成了宏景智驾的不二法宝。比如在产品层面,刘飞龙介绍,今年宏景智驾在乘用车市场有两条主要产品线,其一为L2 ADAS方案,以1R1V或者单V为主的标准化产品线;其二是L2.5智慧领航和泊车的行泊一体方案,最早7月份在国内头部OEM新车上量产。

谈到行泊一体方案时,刘飞龙信心十足,认为不仅速度大幅领先,“水平也是最高的”——能够根据车道导航自动上下匝道,非常流畅;泊车的目标是做到全自动泊车、遥控泊车,一直到记忆泊车。在接下来上市的新车中,将还有多款会搭载宏景智驾参与研发的行泊一体方案。

图片

宏景智驾基于3颗地平线征程®3芯片打造的行泊一体域控制器

“当大家都没有的时候,你首发了,这就是体验优先。”此外,宏景智驾还将触角伸到了商用车市场。日前其宣布将联合中昱物流,共同组建一支30-50辆规模的长途干线物流重卡车队,试图在量产层面,让这种“优先”体现在更多领域。

图片

除了是时间衡量单位,“快”同样也是效率的代名词。有关这一点,刘飞龙认为,给某新势力品牌提供L2+解决方案的事例就是最好的证明。“行业平均水平是12个月到24个月,而从白纸到量产,我们只用了七个半月时间,刷新了行业记录。”

之所以能够如此高效,得益于宏景智驾的研发能力。用刘文龙的话形容,一群本身做L4的老师傅做事,就不需要反复试错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宏景智驾拥有“软件硬件全部inhouse”的能力,也就是软件和硬件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不仅能保证团队之间的交互效率,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抵抗供应链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如现在的缺芯问题,我们自己可以很快更换设计,来适用我的软件需求。”

犹如一道上桌的菜,从食材、餐具,再到烹饪、火候全都由自己掌控时,味道可以随喜好灵活转变,成本自然也可以控制到最低的水平。谈到成本,刘飞龙表示,“宏景智驾这一代的系统可以满足20万到30万整车的需求,下一代系统会在提升体验的基础上降低成本,让更多车普惠。”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体验做到天上,成本做到脚脖子。”

至于脚脖子能到多低,刘飞龙大胆预计将会是千元级。他预估,随着各个相关方面逐渐成熟,未来可以做到降本增效。价格一旦降到这样的区间,15万元以下的产品也将能够毫无负担地安装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如果一辆车10万块钱,4S店说你再加2000块钱就可以变成一个特斯拉这种性能的车,我觉得很多人会(体验)。”

胜负已成定局

不同于这个圈子内很多从始至终深耕在互联网领域的老兵,18年从Cruise回国创业之前,刘飞龙的履历中有一条很特别的存在——进入美国德尔福公司,成为一名发动机控制工程师。从传统机械制造者到自动驾驶创业者,几乎180°的极致调转,让刘飞龙身上有种十分“平衡”的气质。这也体现在宏景智驾之上——“我们比做国内Robotaxi的公司都懂得量产,比国内当时做量产公司技术高度要高。”

图片

换句话说,美国更加激进的政策路线,以及在Cruise的那段经历,并没有让刘飞龙对“遥远的L4级自动驾驶”盲目乐观,如上文所述,他反而将“此刻能否量产”看的更加重要。所以,当看到“这个行业里缺乏既懂量产,又懂高等自动驾驶的团队”,刘飞龙决定回国创业。

而最终选择从L2/L2+产品切入,也是要在“0到100之间找一个50分的地方”。因为“技术还不被大家认可的时候,去做那个法规允许的、大家认可的产品”。

不止于此,国内与国外的不同经历,过分传统与过于先进的碰撞,也使刘飞龙对于汽车产业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而在这个时代下,无论是中国智能驾驶产业还是中国智能驾驶公司,都有着很大优势。

比如在资本方面,刘飞龙认为,中国的VC投资是比美国要活跃很多的,中国的热钱很多,资本界投入很积极;人才方面,中国每年的毕业大学生数量是美国的数倍以上,很多优秀年轻人很多愿意做智能驾驶这件事情;市场方面,中国老百姓愿意接受新东西,喜欢新的体验……所以“当资本、人才市场都在中国时候,中国的智能车崛起是必然的事情。”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外企业间竞争的号角已经吹响。无论是政策的推动,中国车企对于智能化的重视程度,还是各界巨头跨界汽车领域的信心,无疑都体现了在这个时代,中国汽车产业要“弯道超车”的决定与决心。而此刻虽然还处在比赛的中场,但刘飞龙却说,“这场仗在今天胜负已定。”

“在L2 1R1V的市场,博世(们)是领先的,因为早干了十年。但是在L2+行泊一体,尤其智慧领航、记忆泊车的这个领域上,博世(们)是落后的,我们领先。”国内公司的地缘优势与工作习惯,对客户的响应速度与沟通效率要高于外国公司很多。因此,“这个时代注定了以后博世(们)会输。”

至于在这条产业长河中,宏景智驾最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刘飞龙的回答十分笃定——成为中国的博世。在他心中,这一天到来的不会太远,只要三年时间。

“如果到2025年,宏景智驾真的做到了中国的博世,博世会不会觉得很危险,把你们收购了?”在采 访最后,《智车星球》问了刘飞龙这样一个问题。而他的回答依旧没有一丝犹豫,“到时候,还不见得谁把谁收购了。”

一些疑虑

中国智能驾驶赛道似乎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这是包括刘飞龙在内的诸多企业家透露出的信息,但在这一片繁荣的表象背后,我们还是有一些疑虑要说在最后。

比如,最核心的数据问题。刘飞龙也提到,数据就是这个赛道目前的壁垒,“当我们有100亿公里数据积累的时候,这个赛道的大门对后来者就已经关闭了。”但在数据积累的这条路上,从1-100,需要的是时间堆积,而从0-1,解决的却是主权问题——在各个主机厂都高度要求自研的当下,有谁会轻而易举的将核心数据交给供应商呢?

尽管刘飞龙对此解释,“数据属于车厂,但车厂需要我们帮助他来利用这个数据。按照行业逻辑,一般是谁写的软件,谁负责去迭代,假如这个程序是宏景智驾提供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车厂会让我用他的数据,去持续迭代算法优化体验。”但作为数据运营者,而非数据所有者,对于数据的利用权限以及可操作性会大打折扣,那么在这种背景下的“100亿公里数据”,含金量还有多高?又能有多大的延展开发性?都还是个问号。

其次,对于目前的行泊一体市场来说,竞争格局还尚未清晰。对于行泊一体方案,有业内人士直言,“现在对于主机厂来讲,不是说到底要不要上这个功能,而是说选谁来上这个功能。”由此可见,在“肉少僧多”的环境下,想要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而在这条赛道中,不仅有拥有全栈研发能力的德赛西威,同样类似百度和华为这样的巨头也位列其中。由此可见,宏景智驾要面对的对手同样不可小觑。

然,尽管有所疑虑,但在最后的最后,我们当然希望本土企业能够勇往直前,实现弯道超车,在统领了行业上百年的国外零部件企业面前,发起挑战。祝愿宏景智驾真的能如同刘飞龙所言那般,在三年之后,成为中国的博世。

毕竟,中国企业需要脚踏实地的前进,同样也需要这样敢于超越的勇气。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智车星球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80562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8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