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新能源汽车测评技术走向2.0时代

新能源汽车测评技术走向2.0时代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随着产业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成为共识,也引发行业内外对整车测试评价的高度重视。

在中国汽研举办的“2019第二届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技术国际论坛”上,中国汽研副总经理周舟表示,他们自2010年起便开展新能源汽车单车的深度测试评价工作,目前已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和流程体系。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不再局限于静态、外观等最基础的领域,而是向新能源汽车的速率解析、能量管理、安全测评等方面不断延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逐步走向2.0时代。

产业新阶段需要测评新技术

汽车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保有量占全球的50%以上。新能源汽车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但车辆在续驶里程、动力系统、驾乘感受等方面还需提升,同时在动力电池及整车安全、车辆高速续驶能耗、高速加速动力性方面还应加强。也正因如此,设立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评价机构,正确客观地宣传新能源汽车,引导整车企业优化升级产品,为消费者购车提供指导变得愈发重要。

我们在本届论坛上获悉,国内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方法的研究包含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研究、在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与评估、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实验评估和发展趋势研究,宗旨是促进整车企业产品技术优化升级。

论坛上,国外专家以“混合动力能量流测量与分析”为主题,介绍了混合动力关键技术。美国西南研究院高级项目经理Michael Joo表示,插电式混动系统结构复杂,拥有发动机、电池、电机,同时还搭载专用的传动系统,空间布置特别紧凑,因此仅对发动机、传动系统等进行检测还不够,而且分割进行单体检测也难以实现,必须要融合、集成地进行一体化测试评价。

此外,国内专家还从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的基础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电堆测试以及相应的集成技术与系统优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交流,展示了燃料电池的最新技术进展。国外专家从氢燃料电池安全测评设备关键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关键技术、空冷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研究等角度,展示了国外先进的燃料电池技术。

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是未来趋势

在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秘书长王震坡看来,新能源汽车与大数据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一个典范,大数据不是某方面的单一数据,而是多维、多来源数据的融合。新能源汽车产业数据已从单点数据迅速爆发,扩展到跨界数字融合的阶段。”

王震坡强调,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集中体现在动力电池方面。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有相应的性能衰退,包括容量突然衰变、寿命衰退、电阻过大、过流过压等一系列问题。性能的衰退与失效直接导致汽车安全性弱化,从而引发热失控等一系列安全问题。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建立了一套基于车辆基础数据的安全预警模型体系,借助大数据保障汽车安全性。该模型体系涉及从阈值变化到速率变化,再到模型多级处理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建立包括基于一致性的动力电池故障的诊断、基于异常单体故障的诊断在内的近10个模型,以进行车辆故障的预测和预警。”王震坡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综合评价体系,由中国汽研在内的4家联盟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正式发布,体现大数据在其中的应用;在故障统计比对、安全性演变规律、性能衰退特性等验证单车测试结论中发现新特性、新规律;强化动力电池测试,对系统一致性、失效防护、底部球击实验等方面完善试验、测试科目,发现安全性能缺陷;在安全监管上将分析和诊断模型向全社会开放,切实提升行业安全水平,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客观评价安全事故,力争发现产品批次问题,并对企业产品质量提出建议。

规程形成完整体系并投入使用

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以服务消费者、促进企业产品技术升级、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国内市场主流车型为评测对象,融合单车测评和大数据评价体系,开展“能耗、安全、体验”三大维度测试评价,并最终用直观量化的等级形式定期对外发布。

中国汽研研发中心副主任朱红国指出,基于大量调研,他们发现消费者主要关注电动汽车的四个方面:第一,续驶里程;第二,在各类环境中的适用性;第三,配套基础设施,比如如何解决充电难的问题;第四,安全性。他表示:“针对这一系列重点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设定3个一级指标,包括能耗、安全和体验,同时还有多个二级指标,从而构成了完整体系。”

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发布后,中国汽研开展了4款车型的测评和评价。从大致结果来看,当前纯电动汽车在能耗、安全、体验维度上有待改进:在能耗开发和标定中,应多参考典型工况如WLTC、高低温、高速工况,同时改善热管理系统,强化动力电池系统保温和低温加热功能;要改善车辆密封性,减少因渗水导致的消费者抱怨;建议优化动力电池系统,以提升其耐用性指标,改善动力电池的能量衰退。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07274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1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