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特斯拉杀手”的资本故事不好讲了

“特斯拉杀手”的资本故事不好讲了

汽车之家

   毋庸置疑,人们在期待下一个特斯拉,散户如此,投资机构更如此。

  美国新势力品牌Rivian在11月10日高调登陆纳斯达克,上市仅仅两天,其市值最高突破千亿美元,迅速超越了福特、通用等一众老牌车企。一车未交付,Rivian市值便跻身世界前五,这再一次证明了,智能电动车已经成为这个地球上最动听的资本故事。

汽车之家

  资本对Rivian的高涨情绪与当年的特斯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近日,有外媒曝出,Rivian将推迟交付其SUV车型R1S。什么时候会交车,大概明年的某个时候吧。此情此景,难免不让人联想起贾跃亭口中“on time”(及时交付)的FF91,恒大口中“明年下线”的恒驰5。

  “不是我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化太快。”连马斯克也匪夷所思,特斯拉市值从20亿到1000亿美元用了近10年,而这一切只是Rivian的起点,千亿估值的门槛甚至都不需要一辆量产车。Rivian上市首周的股价暴涨也带动了同是初创车企――Lucid Motors的股价一路看涨。

  蓦然回首,久经沙场的马斯克也怀疑人生:难道估值逻辑又变了?他的口气俨然十年前质疑特斯拉的传统车企,“在美国,有没有可能创办一家电动汽车公司,在未交付任何汽车的情况下估值低于10亿美元?”

  反观美股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如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企业,它们都具备高增长空间、高利润的特点。而这个逻辑放在车企的市值排名中,仿佛不那么受用。目前还没有任何盈利的Rivian与Lucid Motors市值跻身全球车企前十,把福特与宝马等百年车企甩在身后。

  当资本市场给予Rivian、Lucid Motors等初创车企与科技公司相同的估值待遇时,高盛分析师David Kostin提醒,高增长、低利润的公司拥有极具吸引力的前景,但它们的估值特别容易受到利率上升或收入不尽人意的风险影响。

量产是命门

  Rivian斩获“美国历史上第六大IPO”的九个月前,同样有“特斯拉杀手”之称的Lucid Motors在今年2月以24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了当时全球电动汽车最大规模的IPO。一次比一次高的起点,预示着投资人对“再造一个特斯拉”的热情。

汽车之家

  2014年,马斯克宣布将免费公开特斯拉的所有专利。在《硅谷钢铁侠》一书中,马斯克坦言开放专利的真实原因,“如果公开专利意味着其他公司能够更容易地制造出电动车,那么这对人类来说是有利的,这些理念应该是免费的。”

  自那之后,新品牌涌入汽车赛道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同一年乐视汽车、蔚来汽车成立,2015年,小鹏汽车与理想汽车成立。随后,越来越多的玩家追随电动汽车的风口。

  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五的车企中,除特斯拉以外,有5家初创电动车企。在2010年特斯拉IPO之后的7年时间里,美股只有特斯拉1家电动车企。2017年第二家电动车企Arcimoto上市;2018年,Nikola(尼古拉)、Electra Meccanica 、蔚来和Fisker(菲斯克)4家车企上市;2019年Lordstown(洛兹敦)和Canoo(卡诺)2家车企上市;2020年上市数量最多,有Arrival、理想汽车、小鹏汽车、Lucid Motors和Proterra5家车企上市;2021年以来,有REE和Rivian 2家车企上市。

Lucid Motors Lucid Air 2017款 基本型

『Lucid Air』

  他们都是沿着特斯拉开辟的赛道前行,然而,短短几年它们的境遇却大相径庭。来自中国的三家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近一年来始终位于日均市值前五之列。二次复出的豪华电动汽车初创公司菲斯克,今年确定将与制造业巨头富士康合作的计划,并把目标瞄准面向大众市场的电动汽车,预计于2023年底开始在美国生产。对标保时捷,嫌特斯拉不够豪华的Lucid Motors推出了旗下首款量产高端车型Lucid Air,并表示2025年前后来中国建厂。

  有一路高歌的自然也会有一地鸡毛的,主打氢燃料电池卡车的Nikola亮相新车没多久,就深陷诈骗指控停滞不前。同样要比肩宾利的法拉第未来(FF),仅上市4个月就于近日收到了退市警告。

Nikola Badger 2020款 Concept

『Nikola皮卡Badger』

  无一例外,他们都卡在量产这一关,甚至很多企业没走到这一步,就已经生死未卜。难怪马斯克要在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中感慨,“这个世界不缺制造电动车的初创公司,但是很多在量产之前就破产了。特斯拉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没有在量产前破产。”如果能预知后事,马斯克或许会后悔当初开放专利的决定。毕竟,电动汽车这个赛道不是无人参与,而是太过拥挤。

  特斯拉的知名散户Jason DeBolt近日在推特上发文,特斯拉不会有真正的竞争对手,也不存在下一个特斯拉。就算有竞争对手,也可能是来自中国。“如果您正在购买Rivian或Lucid股票,期待下一个$TSLA价格,这就像说Blue Origin或ULA是下一个SpaceX。”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创立的Blue Origin(蓝色起源)、马斯克的SpaceX与ULA都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论成就,SpaceX走在商业太空竞赛的前列。

  显然,这些理性因素并不影响资本市场对“特斯拉杀手”们的热情,被特斯拉拔高的行业期待,被回馈在了这些“对手”上,即便他们连年亏损。这更像是一种情绪上的宣泄,一场疯狂的赌注。

资本的故事总是相似的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8年至今,Rivian经过9轮融资,累计金额逾226亿美元。资金是每一家初创企业发展的掣肘,几乎每一家初创电动车企不是已经上市,就是在IPO的路上。讲故事、玩概念、给予投资者想象空间,借机拉高股价,是互联网时代的融资套路,也让初创车企屡试不爽。

  “大家都在讲故事,但特斯拉把故事落地了,这就是本质的区别。而且,特斯拉做了颠覆的事情,这跟其他的车企也不一样”,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说道。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特斯拉创造了崭新的电动时代。

特斯拉(进口) Cybertruck 2020款 基本型

『特斯拉Cybertruck』

  超级计算机、FSD芯片、Autopilot全栈软件、大数据、车载OS、电池管理BMS系统、整车电子架构等都是特斯拉的专利,自动驾驶虽是“期货”却成为所有车企、科技企业的追逐目标。当自动驾驶技术正被无数汽车品牌们提起,江湖上却只有特斯拉与“其他”,正如提到智能手机是苹果与“其他”。

  这些超前的产品意识与概念,让人们相信特斯拉会是下一个苹果,它在传统车企觉醒之前掌握了先机。试想,如果十多年前的创业阶段,特斯拉选择复制丰田、大众的老路,那结果不言而喻。

  而反观特斯拉杀手们,他们的产品千形百态各具特色,却很难说出真正能颠覆特斯拉的地方。就好比Rivian,没有超级工厂、没有充电网络、没有高阶自动驾驶,也没有超级计算机。除了搭载了几块电池,你甚至找不出Rivian造的车与传统车企的区别。而它上市半月时间估值甩开一众传统车企不说,甚至超越了SpaceX的估值。

  “特斯拉的拥趸没必要那么排斥Rivian、Lucid Motors这样的初创企业,有竞争总是好事。”高盛前投资主管Gary Black在推特上发文说道。当然,Competition(竞争)确实是好事,可overvalue(过高估值)是另一回事,尤其是资本市场已经有特斯拉这样一个标杆企业在前。

特斯拉杀手或许来自另一赛道

  就像特斯拉颠覆传统车企一样,“下一个特斯拉”或许来自汽车以外的赛道。“有特斯拉在前,后面新创企业的门槛会越来越高了,要说服投资人新扶植一个企业,需要更多差异化,和实打实的业务说话。”张君毅指出,留给新创企业的融资窗口期将越来越短。

  如今,涌入智能电动车赛道的,除了初创企业还有跨界的科技公司。在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6家是苹果、谷歌、微软、脸书、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科技公司。它们的业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高利润率与高成长性。

汽车之家

『美股上市车企市值排行』

  如果拥有充沛现金流的科技企业投身汽车赛道,这会不会给资本更多的想象空间?曾对苹果公司进行过深入研究的分析师Huberty指出,虽然进军汽车行业代表着苹果的全新尝试,但该公司过往在进军新市场时的辉煌记录及其垂直整合能力,可能预示着其最终将迈向成功。她还指出,过去20年的许多例子表明,尽管苹果并不总是第一个进入市场吃上蛋糕的,但它的创新引擎、通过垂直整合实现的差异化以及生产、运营方面的卓越性,使它总是能够超越那些先行者。

  “现在不少投资人处于持币观望态势,他们有的在等小米百度以后下场造车后开放的投资机会,有的在等智己、极氪、阿维塔……”张君毅也表示,资本也在观望谁会是下一个特斯拉,可能是新势力,也可能是苹果、华为这样的跨界造车。

  五年前,当大批新品牌刚涌入汽车赛道,融资过程或许就像刘强东和李斌吃了一顿饭,后者用15分钟阐述蔚来理念这么简单。股价就像风口上的恒大汽车,即便一辆车没量产,最高市值仍能突破6400亿美元。现在,智能电动车不像几年前那么好圈钱了。

  诚然,在新事物面前,人的想象力总是有限了。错过了特斯拉20亿美元估值的的华尔街,不愿再错过另一个理想的投资标的。从Nikola(尼古拉)到Lucid Motors再到Rivian,“特斯拉杀手”这个称号总是自带吸金体质,引来股民和投资机构的追捧。

  可资本的投机性与制造业的长期性存在着天然的矛盾,一个容易忽视的事实是,在万亿市值之前,特斯拉从2003年成立到2020年第一个“盈利年”,足足走了十七年,股价大涨也是最近两年的事情。摆在新创车企面前的挑战,除了资本的耐心,还有自带buff入场的跨界巨头,那俨然将会是一场更为惨烈的“厮杀”。(文/汽车之家 张凌霄)

来源:汽车之家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62575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4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