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陪跑王者复星和它的汽车终局

陪跑王者复星和它的汽车终局

autocarweekly

上周五去看了李安的《双子杀手》。

刨去刚看完的兴奋,也不至于评论界说的那么糟。失望之处只是,他是李安,除了120帧的技术流盛宴,人们期待更多。但不妨碍这仍旧是一部站在全球高度的作品,不妨碍他仍旧是站在全球高度的导演。

就像郭广昌说的,通过李安,复星也已经站在全球的高度上了。帮扶能力杠杠的。

复星是《双子杀手》的联合出品方之一。这是复星第二次投资李安的电影,上一部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正式上映前三天,郭广昌拉着李安来到自己的母校复旦做宣传。他已经看了两遍,觉得“的确非常非常好看。”他说,“这就是复星要追求的,现在我们可以少做一些事情,但是每一件做的事情,都必须是代表世界级的高度,是全球的精品。”

让我们记住这个flag。尽管大佬都喜欢说漂亮的场面话,但是这段场面话是有事实支撑的。

2013年,复星刚开始构筑自己的影视帝国时,人们对它的印象更是一家地产和医药公司,跨界唬烂来了。一开始也看不出门道,早期小股比投资博纳和华谊,后来收购好莱坞制片公司Studio 8,再后来拥有自己的正式厂牌“复星影业”,他们逐渐把影视发展成了核心业务之一。

时间长归长,但是触手深,能在一个领域里站住生根。这大抵是复星的打法。

汽车是复星的下一块版图。虽然现在还看不太出来,但是按照复星的套路,他们也是要在这里站住生根的。

近两年,复星的名字经常出现在著名收购绯闻中。

比如去年5月,据媒体财新报道,奇瑞控股拟以不低于200亿元的价格转让奇瑞汽车控股权。而复星正是参与竞购者之一。

再比如去年10月,据媒体穹眼财经报道,福田汽车正式挂牌转让宝沃汽车67%股权。复星也在和福田汽车接触的名单里。

但最后都是陪跑的。

关键在金额。财新指出,在奇瑞的交易里,复星内部的心理价位是不超过200亿元,后来宝能加入竞购,迅速抬高报价至250亿元之上,远远超出了复星的预期,以致复星一度决定退出竞购。

最新的传闻对象是蔚来。据我们的消息,复星仍保持着一贯的理性。相关人士告诉我们,复星的确接触过蔚来。不过据该人士推测,如果蔚来谋求的资金规模在三五十亿元,复星是不可能投的;一般最多也就一亿美元。

理性并不意味着对汽车的投资积极性有所减退。

就在几天前举行的首届新能源汽车资本论坛上,复星国际全球合伙人兼复星创富联席董事长张良森说,“从商业本质和商业模式上看,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是值得投资的。”

他认为,虽然新能源行业这两年非常困难,还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但是现在顾虑的很多东西未来两年一定会解决。“如果现在不投,两年以后很完美的行业出现的时候你想投就没有机会了。”

这是一个非常投资人的视角。投资人最怕的不是项目失败,而是不小心彻底错过高速发展的赛道。赛道差距能让一线投资人变二线、二线变十八线,都是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一部分鸡肋企业也总能获得融资。融的其实不是钱,而是一小撮投资人对未来的恐慌。

对于车圈来说,这样的视角是危险的,缺乏对产业的敬畏,意味着对投入和风险都可能做出低估。按照以往的经验,每一个打算用资本砸开大门割韭菜的局外人,都会在门槛上被虐得死去活来。

不过,从复星近些年来践行的投资逻辑来看,纯投资正是他们在极力避免的操作。

从去年开始,郭广昌总在各种场合强调,复星一直是一家产业集团,而非投资企业。

说是“一直”,其实是经历了几个弯路的。

毕竟他是人称“中国巴菲特”的男子。而巴菲特治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本质上是一家世界级的保险公司复合多元化的投资集团。前些年复星一边效法价值投资大法,一边养成了一个形似的结构,一方面是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能力,另一方面是全球产业整合能力。据《中国周刊》报道,在2010年前后,复星集团内部还一度去掉了“多元化公司”的说法,统一为“投资集团”。

而在巴菲特之前,郭广昌的榜样是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于是才逐渐凑出了复星的多元化,虽然当时人们更喜欢拿他和唐万新并论。2004年德隆系崩盘后,社会上对于快速发展的民企都持有一种普遍怀疑。复星自己也深陷宁波建龙事件中,那是复星最难的日子。据《虎嗅》八卦,如果想让郭广昌一秒内下逐客令,就是问“复星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德隆”。

到了现在——复星重新理过思路,变成了“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两条腿是产业投资+深度产业运营,郭广昌说,一定要把投资能力固化到组织结构里面助推产业发展,也要把产业能力固化到组织结构里面去支持投资。他反复重申,对复星来说,投资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和方法,是服务产业发展有效且高效的方式之一。

一切最终要归于产业。

在2018年,复星重大的组织变化之一,就是成立了一系列聚焦垂直领域的产业集团,通过收购与整合从投资集团向产业集团转型,让旗下“富足”“健康”“快乐”三大板块更加完整。

至于未来复星的投资,郭广昌说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它们将紧紧围绕复星已有的产业、围绕客户健康、快乐和富足的需求;

其次,复星的投资将以控股型为主;

再次,复星将重点布局产业周期两端的项目,比如早期科技前沿方向的项目,再如能够帮助发展进入瓶颈后的企业进行突破的项目。

有了以上这个大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复星正在做的事。

尽管还没有一家整车企业傍身,但他们完成的收购案更符合复星的投资标准。

比如今年5月,复星收购了德国老牌数字化和自动化企业FFT。

后者在汽车业内也是顶尖的集成商,一直为宝马奔驰大众等车企提供生产线的“交钥匙”工程、柔性自动化技术、产品和客户服务。

此外,它还为空客、波音、商飞等航空航天制造企业提供机身和后段总装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其技术还拓展到新能源电池、金属加工和工业数字化等智能制造应用上,数字化技术和落地能力屈指可数。

这波彩虹屁显示,FFT在产业链上处在很上游的位置。复星已有产业也在上游,比如南京钢铁、上海钢联,在FFT加持后或许能够形成一个钢铁业的C2M服务闭环;同时,FFT也能为像法兰泰克重工、五洲新春等制造企业赋能,提升其智能制造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这个项目在今年8月落户上海嘉定。郭广昌说,复星要用三年把这个工业自动化板块打造成立足上海、营收百亿以上的全球一流的智能制造集团——这将为旗下车企,无论最终是哪家,提供有力的生产保障。

另一个例子是去年9月,复星正式投资电池企业捷威动力。

捷威动力的主要产品是三元软包电芯,主要装配车企有长安、奇瑞、东风,不过出货量不算在前排。其董事长郭春泰表示,是由于之前投资方原因,错过了产业补贴时代飞速发展的黄金期,才造成目前公司的落后。

根据媒体《电动汽车观察家》的消息,此番投资复星并非心血来潮。2017年11月,捷威动力在盐城有一个总投资60亿元的10GWh动力电池项目,江苏悦达集团是重要的投资方,而复星是悦达合作伙伴,其中涉及一些关联投资行为。

投资的时机也显出了复星的决心。他们不是在补贴妖艳时趁势入局的,而是等到补贴快退坡时才出的手。郭广昌解释,是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这是一项长期投入,所以尊重产业的发展震荡。说到底,还是那条中心思想——不只是投资,而是要深耕产业。

今年3月,以捷威动力为原点,复星开始了它的深耕,和长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组建合资公司江苏威蜂动力工业,生产三元锂离子软包动力电池。复星方面(捷威动力)持股51%,长城方面(蜂巢能源)持股49%,项目拟在盐城投资15亿元,建设4条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生产线,首期实现产能2.5GWh,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根据网上公开信息,在汽车方面的相关,复星在去年还对珊口智能进行了战略投资。这是一家专注于计算机视觉的初创公司,自研包括VSLAM、物体识别、图像处理、人脸识别等技术,除了AI算法,也提供整体方案和配套硬件,目标市场中包括了无人驾驶汽车。

而在2017年,复星通过旗下锐正资本还投资了美国得州的高频雷达芯片半导体公司Uhnder。他们最新的全数字汽车雷达芯片,通过CMOS技术和数字编码调制技术,可以让雷达具备更高的性能、更小的尺寸的同时,花费更低的功耗以及成本。目前,他们的雷达传感器可以在300米的范围内绘制出三维环境图。

复星的深耕模式,不止于挖掘纵深,还在于聚焦地域。比如此前光是在山东地区,复星就集中投资了150亿元在“新科技、新技术、新经济的代表”上。而汽车类项目,目前可见的则是集中在盐城。除了上面提到的电池项目,去年复星还和世纪新城集团合作,计划开发总投资160亿元的盐城智尚汽车小镇。

而在下游的出行端口,复星也很早就在行动。

2017年,新三板的第一家共享汽车企业今日共享背后,就有复星的影子,尽管嵌套得很深,是通过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杉控投资,在2010年就进入了母公司轿辰集团的股东公司。不过现在已经不在股东列表中了。

目前复星比较突出的关联,是哈罗单车(通过复星资本和复星集团于2017年、2018年连续投资了D轮和E轮),以及电动自行车充电服务运营商小绿人科技(今年4月领投的B轮)。这两个项目已经形成了一个最后一公里的小闭环。

此外,复星在智慧停车、高速铁路、汽车金融等领域都有布局,先后投资了包括互联网停车企业“停简单”、杭绍台铁路、新兴汽车金融科技平台“麦田汽车”等等。有这样的触角,按照敝车圈过去粗糙的定义方式,郭广昌也可以算得上一介出行教父了。

如今,郭广昌和复星,距离进入汽车圈中心,似乎只差一个像样的整车资产。

果真如郭所言的话,复星会是一个很好的投资人。他们有钱,敢于投资,最重要的是,还尊重常识。他认为,做企业的人大多很聪明,很少犯技巧性错误,而常常是常识性错误。

比如商业的常识本应是盈利,但有人却要烧钱,把对方烧死;企业本不该高负债,但有人却认为负债越多,人家越怕我;企业本该以客户为中心,但有人却热衷于开会,很少花时间在客户身上。

“有时候人太自信,每次都‘all in ’,但世界变化了,你能不输吗?”

像这样冷静而不酸腐的常识,在这个行业还是经常缺货的。

来源:autocarweekly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01764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