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股比开放箭在弦上:利益对决,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股比开放箭在弦上:利益对决,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汽车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不仅对经济发展有影响,更与国家的制造业密切相关。所以,在汽车行业的开放问题上,国家始终都一再谨慎。但近两年来,开始有了变化,我国的合资股比正朝着一个更为开放的汽车大国迈进。

今年的博鳌论坛上,习主席在讲话中明确表示要放开外资股比限制。时隔不久,国家发改委就宣布,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施过渡开放的具体方案。一时间引起热议,对于股比开放话题的讨论由此进一步展开。从开放的利与弊,延伸到对开放之后有关影响的思考,尤其是未来自主品牌的发展与生死存亡的问题。

股比的逐步开放反映出中国汽车的底气与自信,同时,也不能忽视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对自主品牌造成的冲击。 

近日,有消息报道,宝马公司正在与华晨汽车集团探讨提升在华晨宝马持股比例至75%的方案。虽然,华晨中国随后否定,但华晨中国股价随即大幅下跌,盘中跌幅一度达到19.71%,为2008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

虽然,此次股权变更尚未坐实。但是,进一步开放股比的政策已是箭在弦上,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如何在冲击与挑战中求发展,应该早做打算。

箭在弦上的股比开放

我国现行的汽车企业合资股比限制已经实行20多年。1994年,我国发布了《汽车产业政策》中,设置的外资企业持股比50%的上限。设置股比上线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主品牌的发展,就是所谓的“市场换技术”。而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这种设置亟待变革。

股比放开从刚提出就充满争议。4年前,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明确表态:“只有股比放开,汽车行业才能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国有汽车集团与外资抱在一起与民营汽车企业竞争。”

当然,行业里也不乏有像华晨宝马董事长祁玉民一样,反对股比放开的声音。他们认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还不具备放开股比的能力,自主品牌还不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应该留给自主品牌发展多一些时间。 

不过,不论如何,股比开放都已成定局。今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施过渡开放,将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当年,引入外资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市场换技术”的考量。但事实上,中外双方即便达成合资合作关系,中方也不可能彻底冲破外方的技术“封锁”,相反还成了阻碍不少中方厂商自主发展的“温床”。

所以,股比放开其实是为了两条腿走路:首先继续与国际汽车工业接轨,其次倒逼中方厂商、自主品牌搞好自主研发。

利益对决中,不努力何来主导权

合资股比的突然开放,产业政策的激烈变化,无一不在预示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发展新阶段。虽然到目前为止,许多的合资企业,都在向中国市场释放着“我们将继续保持合作的关系”、“不会与中国的合作伙伴结束彼此良好的合作”的“善意”信号。但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未来的的对决中,现实残酷的利益问题就在眼前。

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华晨中国净利润43.76亿元,其中华晨宝马对华晨中国净利润贡献较2016年增加31%至52.38亿元,这意味着华晨中国扣除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净利润后,其他业务亏损达到8.62亿元。一旦按照宝马占比75%算,去年华晨中国净利润整整少了一半。

股比变化的消息虽然得到了否认,但通过消息一经传出华晨股票就跌至谷底、华晨扣除合资公司后的净利润,华晨对于宝马的依赖程度便一览无遗。如此一来,在国家放开合资股比的当下背景,华晨只能在国际谈判中日益失去主导地位。

目前华晨宝马正在经历销量增幅放缓、利润高增长时代结束等一系列瓶颈,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么宝马的利益将受到极大的损失。华晨宝马长期作为一头“利润奶牛”,经过这么多年也该积累一定的资本,也多少收获了一些人才和技术,躺着挣钱的日子该结束了。

自主品牌就该自主崛起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的政策对于自主品牌的发展都是十分利好的。如今,自主品牌的“政策黄金期”已经过去,国家进一步的放开股比,检验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时刻已经到来。

近年来,吉利、长安、上汽乘用车、广汽传祺与长城等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提升至43.9%。但是另外一些自主品牌,则将面临加速淘汰的局面。而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需要从多方面切入。

2017 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

首先,是将自主品牌对于外资品牌的依赖关系,调整为平等的合作关系。平等的合作关系,即合理利用双方资源,最终会促进双方企业的共赢发展。但如果自主品牌过度依赖外资品牌,仅仅依靠合资企业的“贴牌生产”模式经营,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不仅获利有限,最终还会被时代淘汰。

其次,就是自主品牌的自身的崛起。只有建立和发展自主品牌,我国汽车企业才可能拥有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外资品牌的依赖无疑成了我国汽车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天堑,跨过它的唯一出路就是自主品牌的崛起。

在股比逐步开放的当下,如果自主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将会失去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生存的基本能力。在没有利好政策做护盾的情况下,自主品牌要想在激烈的汽车市场角逐中占领一席地位,唯有凭借自身的实力,自主向上、自主崛起。

结语

开放股比对于自主品牌的影响在所难免,在一批自主品牌发展强大的同时,势必也伴随着一批自主品牌面临被洗牌或出局的情况。

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已经过去,自主品牌躺着赚钱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虽然近年来,吉利、长安、上汽乘用车、广汽传祺与长城等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目前的总体力量还不够强大,向上突破仍存在巨大的挑战。

份额、股票的下跌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自主品牌如何去发展改变这些状况。如果当下自主品牌的困境是“黎明前的黑暗”,那么,自主品牌是选择跌倒在最后一步,还是努力涉险去寻找光明是该认真反思的。

未来股比开放,究竟是会令自主品牌走入困境还是渐入佳境,尚未可知。但加强我国自主品牌的建设一定是趋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苦练技术内功的同时坚持扩大开放,才能使中国汽车业的道路更加宽广,只有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才有望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容客观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2363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2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容客观

容客观是由容客内容平台成员,定期创作的有关行业的深度话题汇集,微信号:rongkeguan

  • 60
    文章
  • 3599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