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对造车新势力讨论的信息汇总与思考

对造车新势力讨论的信息汇总与思考

大地春满园

互联网造车企业纷纷拿出样车,各路资本疯狂涌入,造车新势力一片向好,互联网造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试图改变整个行业形态。带着势如水火的姿态,互联网造车企业和传统老牌车企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碰撞。作为国产自主品牌近两年最炙手可热的车企掌门人,李书福近期接连对造车新势力企业开炮:

“用互联网、电动汽车到处忽悠,我觉得很危险,老百姓那点钱赚得不容易。”5月初,在CCTV财经频道主办的一场汽车论坛上,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发表了如此公开言论。

“不是吹吹牛,讲讲故事,就能造出符合未来消费者需求的智能汽车。”在2018全球汽车论坛上,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再次苦口婆心。

互联网造车已经从“PPT概念”走到了量产车落地,但是在传统车企眼里,这些“野蛮人”依旧没有获得正式的“门票”。 李书福坚信,“今后主导汽车工业的一定是汽车公司,而不会是互联网公司。”

1 就李书福言论的评价

作为上个世纪民营企业“跨界造车”的杰出代表,李书福创办的吉利汽车,也曾经历过“苦风苦雨”,如今已经蜕变成为中国汽车品牌里的一支中坚力量。“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面对主管部门及外界的不理解、乃至阻挠,李书福曾发出过如此经典呐喊。

当汽车行业从百年前的手工生产、到流水线、再到精益化生产,再到如今正在进行时的“四化”,不止是有百年历史的奔驰宝马,即便是才“红”了没几年的长城、吉利,普遍都有了极强的“危机”意识。李书福强势入股戴姆勒、并加速寻找盟友,为的就是预防在未来的产业变革中“被时代抛弃”。

既然如此,李书福其实没有必要,一方面刻意向外界强调,自己也是“新物种和新势力”,一方面又借助自己的行业影响力,如此简单粗暴地往其它新晋造车新势力身上泼冷水。

2对造车新势力企业面临局面的理性反思

(1)资金问题

随着互联网汽车从PPT上走下来,并开始正式“烧钱”,关于资金链紧张的话题便如影相随。100亿或者200亿也是行业公认的对于资金需求的数字。从目前的产品研发到真正的交付到消费者手中,产生现金流,还需要2-3年时间,因此,无论是200亿元,还是50亿元,重要的是给自己留足犯错的资本空间。虽然在产品上市前,这些造车企业还会继续数轮融资,但带来的股权稀释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风险。

对新造车企业而言,战略投资者更为可贵,目前看来,三家互联网巨头BAT已经成为造车新势力中最重要的战略投资者。不光是为了钱,不光提供“子弹”,更重要的是在合作过程中能够把双方的资源打通,实现将来更大的业务场景布局。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无论是行业资源、战略关系资源、国际化拓展资源、技术资源的合作方,这些都是造车新势力企业考虑的内容。

(2)产品交付以及品控和售后的现实压力

虽然资金链断裂是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紧迫问题,但是另外一点是产品,是决定新造车企业未来的另一重要因素。与车型研发、生产线建设等环节较容易获得风投支持相比,产品的支付将是决定新造车企业能否继续获得融资的一个分界点,承诺的销量一旦无法兑现,产品上市后卖不出去,产生不了现金流,后续资本自然将不再跟进。

故事总有落地的一天。与资本链的风险相比,大部分造车新势力目前更多的担忧集中在产品的落地上,造车新品牌的产品也大多将在2018年正式上市销售,真正的考验就要到来。由于前期市场建设、补贴退坡、价格成本等因素,新产品不可能在上市销售的前两年产生利润,这也决定了谁的产品更被消费者接受、销量更高,将成为决定资本态度的关键。对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资本和战略上的布局,使自己能够有更宽大的生存缓冲区,怎么允许自己犯错的空间拉大,这是每个企业要争取的。

(3)造车新势力企业应谦虚放下“颠覆论”

纵观新势力造车企业发布的产品和战略,除了在智能技术的大举投入和对于用户导向的重视之外,目前很难称得上在造车和技术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反而因为缺乏实际造车经验而在车本身的安全性、驾驶性能和品控一致性等核心指标方面力不从心,在北京车展上推出的新车型,超半数车企将主推产品定位为SUV车型,并主打“新能源”和“智能互联”两个概念,同质化竞争严重。如果造车新手们在零部件体系打造、工业生产与生产制造的基本挑战都完不成,所谓颠覆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都将是空中楼阁。造车是一个长产业链且技术、资金密集度很高的行业,造车新势力的积淀并没有超越车企,一旦传统车企开始发力,造车新势力几乎难以招架。

过去造车新势力被质疑能不能把车造出来,现在面对的质疑则是,他们有没有能力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交付。新车企要做的不是颠覆、不是革命,而是进化,应充分尊重传统车企的制造成果,同时要让造车新势力的产品更符合时代需求,更切中消费者的需求。

(4)传统企业与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合作是大势所趋

传统车企依据固有的经验,倾向于放大造车的难度,强调时间沉淀和经验积累的必要性;同时由于发展的需要,新造车企业开始主动向传统车企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选择背靠大树,新的业态以及新对手的出现,使得传统的车企们还是感受到了变化和压力。

4月20日,拜腾与中国一汽签署了战略合作投资框架协议,中国一汽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BYTON拜腾B轮融资,未来双方还将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5天后(4月25日)的2018北京国际车展上,奇点汽车宣布将与北汽新能源在智能汽车技术开发、充换电设施建设、经销网络、制造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全面战略合作。

一汽和北汽,都有着丰富的供应商资源,同时在汽车生产和制造方面也都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更为引人注意的是,拜腾和奇点目前均未取得独立新能源车生产资质。通过与一汽和北汽新能源的合作,拜腾和奇点有望借助成熟的生产线生产新车,尽早完成量产车型生产、测试工作。

总结:

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趋势的汽车四化正在引导汽车产业向更深入的变革方向前行,整个汽车生态圈面临重塑,每个时代积极创新的企业都值得被尊重。科技巨头不断发力,倒逼着传统车企反思对于汽车发展的定位。可以说,正是有了造车新势力的横刀立马,才加速了汽车产业的升级和变革。

造车新势力正从生产、研发、车联网等不同角度进入汽车行业,在发起冲击的时候,也为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老兵如果没有新思维,也有可能变成代工厂。当智能汽车之潮滚滚而来时,传统车企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得加快脚步。如果没认识到电动化的大趋势,不努力前行,未来5~10年,被淘汰的可能就是传统车企。

无论从近期的产品落地,还是长远的第二代、第三代产品更新,造车新势力们都还有很长的道路要摸索,而传统企业对于汽车产业的理解也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发地变革,双方要开展深入合作,在研发成本、供应链资源、未来技术路线等议题上开展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走的更加长远,笑到最后。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大地春满园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0922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4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