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当动力电池开始“内卷”,应届硕士起薪40万

当动力电池开始“内卷”,应届硕士起薪40万

随着汽车产业向电气化、智能化转型,被誉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也悄悄“卷”起来了。

日前,宁德时代发布麒麟电池,采用第三代CTP迭代技术,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10分钟快充,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业界欢呼声一片。

事实上,近年来,各大厂商在保证电池安全性的基础上,相继推出创新性技术:就在5月,比亚迪推出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进一步合二为一,从原来电池包“三明治”结构,进化成整车的“三明治”结构,这种融合在简化车身结构和生产工艺的同时,更是使得结构强度得到突破。而在今年1月,广汽集团旗下车型广汽埃安AION LX PLUS正式上市,搭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其CLT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到1008km。

就在各大厂商不断加快技术迭代和新型电池研究时,爆发式增长的动力电池产业,遇到了“人才荒”。人才争夺战下,动力电池行业的薪资是否真的“水涨船高”?身处其中的职场人工作环境如何?在职场社区平台脉脉上,一场动力电池行业的职场图鉴正在展开。

人才紧缺日益突出

延迟交付正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关键词,不少车企的车型提车周期均已超过10周,尤其是部分热门车型,甚至要等3-5个月才能提车。而这背后不仅是缺芯造成,动力电池原材料紧缺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

当“新四化”浪潮席卷汽车产业,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多数处于满产状态,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下游需求,企业还在不断加快新增产能建设。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3073.8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3.33倍。

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吸引资本向动力电池产业涌入,随着企业大幅扩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也大幅激增。据万得数据显示,A股78家锂电池概念股2021年员工人数累计净增近20万人。

以宁德时代为例,2021年员工人数增至8.36万人,同比增长5万人,增幅达152.74%,其中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增幅居前。此外,比亚迪增长6.4万人,欣旺达、先导智能、华友钴业、亿纬锂能等四家公司也增长超5000人。

实际上,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急速发展,“人才荒”现象正在加剧。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至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达到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

为了争取人才,各大电池厂商抛来高薪的橄榄枝。根据万得数据显示,在上述78家上市动力电池概念企业中,2021年人均年薪达14.17万元,涨幅约14%,其中有22家公司薪酬涨幅在20%以上。

更有媒体报道,“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年薪可以给到25万元,如果是硕士,保底年薪可以拿到40万元以上,有的还能拿到公司期权或者股票。”在脉脉上,很多高校毕业生流向动力电池的热情不减,关注动力电池相关岗位的应届生纷纷向前辈取经,还有脉脉网友提前为车企2023校招的动力电池岗位做准备。

(图片来自脉脉)

内卷怪圈越陷越深

值得玩味的是,相比近年来人才吸引力较强的互联网、教培等行业,动力电池产业的人才供需不足,却没有顺利转化为对各行各业的强势吸引力。

虽然薪酬上涨很快,但人才紧缺的现象仍在继续。北京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技术总监张旻昱曾表示,“电池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其实是结构性紧缺,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地域性紧缺,一个是岗位性紧缺”经验丰富的高端人才却可遇而不可求,造就了短期的结构性紧缺。

而汽车行业职场人在脉脉上的讨论,也从侧面反映出动力电池行业为何留不住人才。“886”“8106”是动力电池行业的常态,双休成奢望,部分企业日均工作时长超12小时,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员工直呼“内卷”严重,行业吸引力和人才留存率面临严峻挑战。

(图片来自脉脉)

有网友在脉脉上发起比亚迪、蔚来、宁德时代岗位选择的投票,从投票结果来看,对传统电池双雄的支持度并不高,竞业协议、工作强度过大、企业文化PUA成为了很多人的槽点。

(图片来自脉脉)

此外,薪资低成为掣肘行业人才“进口”的巨大问题。据悉,动力电池企业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少部分重点人才上,以求压缩成本;而大部分基层员工则多处于“骑驴找马”的状态,较高的流动性导致归属感缺乏。

虽然万得数据发布的78家动力电池概念公司显示薪资有涨幅,但具体分析来看,其中54家企业的人均年薪酬在10万元至20万元间,仅有11家企业的人均年薪酬在20万元以上。即使是动力电池双雄宁德时代、比亚迪,其人均年薪酬仅为14.47万元、11.04万元。

对职场人来说,在面对都有前程的半导体、动力电池行业时,“钱”景成为他们做出最终选择的关键因素。一位锂电方向的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在脉脉上表示,自己的确想从事新能源行业研发技术类岗位,认为这个赛道成长性好、前景好。但是一看到同课题组半导体方向的同学随手一投,就拿到比自己高一倍的薪资,“有些心态裂开,不知道坚持新能源赛道是否正确”。


(图片来自脉脉)

在行业陷入“内卷”情形下,如何让扩招匹配扩产,留住关键人才,这是动力电池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新技术研究的不断推进及技术迭代的加快,人才争夺战将愈加激烈。对于职场人来说,如何在这波浪潮中抓住机遇,更好的生存发展,唯有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资讯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79027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7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