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智能汽车的基础设施,英伟达一手包办?

智能汽车的基础设施,英伟达一手包办?

关注并标星电动星球News

每天打卡阅读

更深刻理解汽车产业变革

————————

出品:电动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昨天深夜,英伟达 GTC 2022 大会,以一辆概念奔驰拉开帷幕。

图片

显而易见地,汽车,或者说智能汽车,成为本届 GTC 的核心话题,也成为了英伟达未来的核心业务。

去年被特斯拉 D1 抢走「最强 AI 计算」头衔之后,英伟达今年发布的 H100 芯片,重新夺回 AI 性能王座,而且还发布了全球最强 AI 训练服务器——EOS,算力高达 18.4EFLOPS。

此外,英伟达的车企朋友圈迎来一位我们都很熟悉的「老朋友」:比亚迪。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表示,搭载英伟达 Orin 芯片的比亚迪新车,将在 2023 上半年发布。

图片

除此以外,英伟达还发布了全新的「公版」自动驾驶硬件 Hyperion 9,拥有14个摄像头、20个超声波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以及3个激光雷达。

老黄号称,只需要买他家一套方案,就可以马上拥有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

图片

补完英伟达「自动驾驶宇宙」的,则是自研高精度地图 Drive Map,号称即将完成北美、欧洲、亚洲地区 50 万公里道路的测绘,并且将进入全球市场。

马斯克的首富神话我们都听过,但实际上,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同样是互联网新阶段、汽车工业新阶段的一个缩影:目前拥有辅助驾驶计算最完善产品体系的第三方供应商。

作为真·不造车的 T1 供应商,英伟达昨晚本质上只说了一件事:

智能汽车需要的基础设施,我一个就能搞定。

我们昨天还远程访谈了英伟达汽车业务副总裁 Danny Shapiro,今天结合我们访谈到的内容,来聊聊英伟达 GTC 2022。

一、什么是智能汽车的「基础设施」?

微博、微信、抖音,这是三大国民社交 APP。

之所以在本文提到它们,是因为它们,以及它们代表着的 APP,构成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大部分「基础设施」——信息流转、人际社交、群体集聚,均基于此。

而之所以说「基础」,还因为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创业方向,也都基于这些社交 APP 发散开来。

回到智能汽车,我们讨论的重点从软件向硬件倾斜,但也可以类比一下:决定了智能汽车使用方向、使用方式,甚至是功能结构的硬件,也就可以认为是智能汽车的「基础设施」。

如果我们定义得更细一点,自动驾驶传感器、自动驾驶计算平台、自动驾驶训练服务器、自动驾驶高精地图,这些就是智能汽车的驾驶领域,需要的「基础设施」。

我们今天文章讨论的重点,就是英伟达 2022 年,在这些「基础设施」上,又玩出了什么新花样。

二、从比亚迪到奔驰都在用

去年秋季 GTC 大会上,英伟达带来了汽车工业史上第一款「公版」智能驾驶全包方案:Hyperion 8。

图片

之所以敢说「汽车工业第一款」,是因为 Hyperion 8 是一套无微不至,生怕车企有一点知识盲区的保姆级智能驾驶方案

不知道用什么传感器?没事,12 个摄像头、9 个毫米波雷达和 1 个激光雷达都给你配好,甚至给了具体型号,你不用怕我以次充好;买到硬件不知道怎么用?没事,软件、模型都给你配好,只要你给钱,我都帮你调

这就是「保姆级」。

今年的 GTC 上,黄仁勋正式确认,Hyperion 8 的最终量产版,将搭载两颗 Orin 计算芯片,达到 508TOPS 的算力,支持 L3 级别智能驾驶,将于 2024 年正式装车——而 Hyperion 8 的首位用户,是奔驰

趁热打铁,英伟达昨晚还发布了 Hyperion 9,支持 L4 级别自动驾驶的保姆级方案,预计 2026 年装车。

图片

与 8 相比,9 的双芯片升级到了 Atlan,Orin 的继任者,基于台积电 5 纳米工艺打造,参数未明。但有传闻称 Atlan 的单芯片算力就超过了1000TOPS。

另外,Hyperion 9 的标配传感器达到了堪称疯狂的 14 个摄像头、20 个超声波雷达、9 个毫米波雷达,以及 3 个激光雷达

有多疯狂?与英伟达的方案相比,目前特斯拉的摄像头数量仅为 8 个,蔚来沃尔沃等激光雷达也只配了 1 个。不过考虑到双 Atlan 可能超过四 Orin 的性能,传感器铺满车身也就不奇怪了。

非常特别的是,即使英伟达发布了一条龙方案,Danny Shapiro 接受我们访谈时依然表示,车企可以自行决定从英伟达这里买到什么

他认为车企对于智能驾驶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是硬件,还包括全套的软件。而英伟达也希望扩张自己的业务范围,「获得硬件以外的收入」

图片

而对于那些希望自研自动驾驶的车企,英伟达依旧提供纯粹的计算芯片,比如蔚小理,比如刚刚入局的 LUCID 和比亚迪。

根据黄仁勋的表示,首批搭载 Orin 芯片的比亚迪车型将于 2023 上半年发布。如果你因为最近的涨价决定持币观望,不防做个彻底的等等党。

经过昨晚的 GTC 大会,英伟达的汽车朋友圈大概如下图所示,半个汽车界尽入囊中。有意思的是,这里有近半中国名字:

图片

三、英伟达牌高精地图,能用吗?

DRIVE Map,这是英伟达的高精地图名称。从昨晚开始,DRIVE Map 正式进入商用倒计时,目前暂定 2024 年上线。

聊英伟达的高精地图,要从「三阵营、两端、双擎」开始。

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这是智能驾驶传感器三大阵营;车端、云端,这是构成 DRIVE Map 地图测绘和修正的两大计算单元;专用引擎和众包引擎,这是 DRIVE Map 测绘地图的两大方法。

首先是三阵营,它们构成了 DRIVE Map 的最终呈现形式。

根据英伟达的官方文档,摄像头在 DRIVE Map 里面用于确定「驾驶界限」,比如车道线、箭头、电线杆、道路边界、红绿灯等等:

图片

毫米波雷达则适用于光线不佳的场景,以及典型导航数据作用更低的郊区

图片

激光雷达则是英伟达认为最精确的环境测绘工具,可以以 5 厘米的分辨率构建世界,「提供了最精确、最可靠的环境表示。」

图片

最终,DRIVE Map 会将汽车行驶的道路构建成下图的样子,让你的车、云端的服务器读懂,然后运用到实际驾驶中。

图片

并且,如上图的英文所示,英伟达 DRIVE Map 是实时生成的,这一点非常关键。

上文提到,DRIVE Map 使用了两个地图测绘引擎——专用测绘车用的 Deep Map 引擎和量产车搭载的众包地图引擎。

双引擎确保了地图测绘的效率和数据量,与此同时,英伟达还在量产车和服务器各自配备了一套地图实时运算工具,可以将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分工合作,以更高的速度形成完整地图。

于是实时生成、众包测绘的问题来了:隐私

第三方地图测绘一直是各国的敏感话题,更不用说路上到处跑的汽车测绘得到数据,然后再上传到云端——特别是隐私政策详实的欧洲与中国。

图片

如果想进入中国市场,英伟达怎么证明它比高德百度更可靠?

Danny Shapiro 在接受访谈时,也没有明确透露英伟达获得了哪些国家的授权,他仅表示英伟达「会尊重各国的隐私政策」

四、地表最强超算,反杀特斯拉

去年特斯拉 AI Day 上那块 D1 芯片,将全世界对人工智能的想象力足足往上抬了一个级别。

而聊到特斯拉、高通等芯片领域或新或老的对手,Danny 说得很大方:「我们当然欢迎竞争,竞争对我们是件好事」

我们对 Danny 的访谈是在北京时间 22 号上午,而 GTC 是在 22 号深夜,他胸有成竹的原因,我们隔了十几个小时才知道:英伟达 H100 AI 芯片。

图片

H100肩负着很多个头衔:首款台积电 4 纳米工艺制造的 AI 芯片、英伟达 Hopper 架构的首款芯片…等等。而它最重要的任务,则是帮助英伟达,从特斯拉 D1 手上夺回性能王座

H100 做到了。

我们来对比一下,D1 的 BF16 精度算力为362T,而 H100 的 BF16 精度算力高达 1000T,稀疏模式下算力甚至能翻倍到2000T。更重要的是,接近  6 倍的性能以及更大的内存配备下,H100 的功耗还不到 D1 的 2 倍。

不过,英伟达实现了单芯片反杀,特斯拉则凭借着精妙的结构设计,维持着单柜性能的领先。

去年特斯拉凭借着 D1 芯片,打造了「DOJO」服务器——DOJO Pod。单个 DOJO Pod 的 BF16 精度算力达到了 1EFLOPS,虽然没有实现马斯克说过的 FP32 精度 1E 算力,但已经足够恐怖。

图片

今年,黄仁勋将 H100 芯片组装成了 DGX H100 Pod,虽然也标榜着 1E 算力,但计算精度是更低的 FP8。

然而黄仁勋没有认输,昨晚的他掏出了大杀器:EOS——不是佳能那个。

图片

EOS 是英伟达最新,也是最强的定制服务器。它的 FP8 精度算力达到了 18.4EFLOPS——比目前全球最快超算,日本的「富岳」,还快了足足 3 倍!

举个例子,目前特斯拉 Autopilot 还在用英伟达老款服务器跑神经网络模型(Dojo 还没造出来)——特斯拉 AI 部门主管 Andrej 去年表示,他们找英伟达定制的这套服务器,算力大概「只有」1.8EFLOPS

日新月异。

五、OEM与自研,以什么为界限?

聊完一堆数字和术语,我们最后用简单点的话作总结。

罗永浩曾经吐槽过:「都是 OEM 装什么 X」,骂的是手机厂。

这句话对吗?对了一半,谷歌、高通、三星、索尼这四家几乎把所有手机的核心软硬件包圆了,所以罗永浩有说对的地方。

然而,深度定制的操作系统、硬件之间的驱动、调校、色彩与信号的协调,甚至品控,这同样是各大手机厂商独有的努力。

如果罗永浩真的字字珠玑,锤子 T1 不至于连「应力集中」这个物理现象也解决不了。

回到智能驾驶,我们也看到了两条路线:特斯拉「全都自己干」的「类苹果」,以及其他厂商物竞天择的「类Android」。英伟达,就是「类 Android」智能驾驶赛道上一位主力玩家。

「类 Android」,意味着自研与供应商的界限会飘忽不定。坚定自研如蔚小理,也会被认为是「OEM」。

昨晚英伟达发布的软硬件产品,几乎包括了自动驾驶研发的所有阶段:传感器、芯片、软件、地图、算法、服务器…

传统车企有些已经经受不住诱惑,成为了「保姆级方案」的客户,而坚持自研的车企,应该也会面临类似的抉择。

到底什么决定了智能驾驶的自研和 OEM?也许现阶段没有一个所有人都信服的答案。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大幕已经隐隐拉开,问题来了,你能看清里面藏着什么吗?

(完)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70961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4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