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第二波造车浪潮来了,这次有什么不同?

第二波造车浪潮来了,这次有什么不同?

看好出行公司造车。

编者按:2014年左右兴起的电动汽车大潮算是汽车行业迎来第一波敲门的“野蛮人”,当时拿来敲门的门票价是“电动”,彼时入局的除了如今当红的蔚来、小鹏等,还有大把的汽车上下游供应商企业,目前来看胜出的似乎以互联网基因为主;如今第二波野蛮人也来敲门了,这次的门票是“智能”。这波人里,有科技公司也有出行公司,往后看五年,什么样的企业会短暂胜出?

前不久媒体报道,货拉拉开始启动造车项目,以实现物流链条闭环和车的“数智化”,目前已开始招募新能源货车制造方面的人才。

同样,总部位于英国的电动初创公司Arrival近期宣布正式与Uber合作,开发一款网约车专用电动车,计划在2023年底该车投入生产。

再往前一点,滴滴在联合比亚迪推出定制车后,也爆出自造车的消息,T3也曾传出类似的新闻。

出行公司造车在今天这个环境里也不算新闻了,毕竟造手机、造空调和造电视的都来造车。但是在这个谁都来造车的时代,是要冷静思考一下:

1.汽车产业变革到什么程度了,车是谁都可以造的吗?2.共享出行必须要造车吗?不造行不行?3.第二波造车浪潮与第一波有什么不同,传统汽车企业、造车新势力、互联网造车、自动驾驶公司,出行公司,这么多公司都要造车,各自的优劣势在哪里?怎么造?

变革中的汽车产业

汽车行业处于产业快速变革阶段,产业外地看到了智能汽车巨大的潜力,产业内的感受到了压力,于是产业链上游往下整合,产业链下游往上伸手。

比如商用车的公司会向物流行业深入,一汽东风等纷纷成立物流公司,乘用车公司向出行行业转型,整车企业纷纷成立出行公司;同样反过来物流行业定制商用车,出行行业去造乘用车。

再比如,自动驾驶公司开始做车辆运营,探索未来出行的场景化进程,出行公司开始做自动驾驶研发,着手自己解决运营中各种车辆与技术问题。

汽车产业整个产业链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处于分不清谁该干啥的时期,雾里看花。

但是车是谁都可以造的吗?到底需要啥?

智能汽车包含了当前世界上所有的前沿科技: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芯片、5G、大数据、云/边缘计算、特高压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概念在智能汽车上就能找到应用点,对比已经被开发到山穷水尽的家电、手机行业,智能汽车真是诱惑无限。

对于智能汽车来讲,可以粗略地把能力分成三部分:一是整车硬件制造能力;二是智能化技术能力;三是车辆运营能力。

首先整车制造能力是必选项,跨不过去就要死亡。

这块内容是传统车企的强项,做好是分内的事情,但对于造车新势力跟其他后进者来讲是难点,因为整车制造要有体系的沉淀。特别是对家电或手机玩家来说,觉得自己也是制造业,有成熟的制造业体系,但如果真用消费电子的制造业体系去做整车,猜想将会遇到非常大的质量问题,还不如互联网造车,知道自己这块不懂,会请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其次智能化技术能力是核心,不智能化来造啥车啊。

外部行业进入汽车行业看中的就是平稳发展上百年的汽车产业突然出现了智能化机遇。

对于互联网造车来讲,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是进入汽车的切入点,也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对于手机跟家电的玩家来说,通过智能化打通车、家智能建立起更加庞大的万物互联的体系,是必然追求的结果。

所以这块是现在汽车市场的焦点,近期更是出现了“新造车抢人大战:200万年薪挖角,有团队被挖空”的新闻。事往哪走,钱就往哪走,人就往哪走。

最后,车辆运营能力,那就是出行。

定制车辆是出行2.0

谈汽车必谈出行,避免不开的话题。大量外部行业进入,不可能只是想做出来几辆智能化的汽车然后卖掉,他们看重的是未来车辆运营的整个大市场。

汽车行业从制造业向移动出行服务转型,这是行业共识。

从现在看未来,以滴滴为代表的出行公司与整车企业离未来生态最近,从未来看现在,出行公司、自动驾驶公司更有希望。

互联网出行与互联网造车,看重的都是出行车辆的运营,只不过一个是先从车出发,一个是从运营出发,两者渐渐在形成交集。

蔚来汽车整个后市场运营与服务做到全球顶级,甚至可以为一个车主开一个微信群,里面一堆销售、售后人员围绕用户进行服务,如此优质的服务往前迈一步就是出行。

比如滴滴,与比亚迪进行了合作,共同定义了车辆产品,在D1上展现了滴滴对于出行的理解,这是软件定义汽车的一次实践,滴滴再往前一步就是造车。

整车企业做出行似乎更加的平缓,以曹操、T3、首汽约车为代表主机厂出行公司更像是在做试点,企业的主题还是原来的样子,制造业的人员很难支撑出行服务的场景,因此想要变革,必先自宫,自宫很难。所以很多整车企业会变成代工厂,北汽的Arcfox的品牌宣传要借用华为的名义,甚至新车的命名都带有华为的标识,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最后,分时租赁已经证明,一步到位进入未来世界是不现实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这四化是个逐级实现的过程。最终电动化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与共享商业模式的结合将实现出行的3.0阶段,有点像“共产主义”,而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共享出行2.0阶段。在共享出行2.0,车辆定制化是移动出行必然经历的阶段。

纯软件的服务已经做到极致,要想用户获取更佳的使用体验只能改造车辆,通过场景定义功能,通过软件定义硬件,根据用户需求直接改造车辆。

汽车的战国时代

第一波野蛮人入侵中,似乎谁都可以造车,企业数量众多,但大的不多,类似于春秋时期。

有从汽车产业中分化过来的,比如零部件企业造车、车企高管出来造车,低速电动企业升级造车,还有互联网企业造车,比如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剩下的基本以互联网系为主。

小米收购宝沃,360入股合众,华为与小康塞力斯传出暧昧,合纵连横仍在继续。但相比于第一波造车浪潮,第二波的起点高不少,有点像战国时期的大国争斗,未来是否会形成大统一呢?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留言区讨论。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巴客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47311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1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车巴客

硬核/有趣,专业/热情的汽车科技自媒体。 合作方式: WX:carbucks001 e-mail:shannon_ji@163.com

  • 236
    文章
  • 11747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