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小米造车,风口论者站上风口

小米造车,风口论者站上风口

介入造车不是问题,问题是走到哪里是边界。

从去年底到今年2月20日,小米造车的传闻从零星到几乎众口一词。而小米的否认也从坚决演变成半推半就。去年底,小米公关部高管称,“以后凡是说小米造车的传闻,都是假新闻。”

而近日则变成“”等等看看,暂时没有”、“等公告”、“内部已有讨论,但暂时没有立项”。

过几天还会不会变化,让外界停止猜测。

股价不等人,涨上去一波又回撤,就等着下一次推波助澜。

一些媒体,把这些年小米涉足智能座舱、雷军与马斯克互动的官方消息摆了一遍,末了提到“小米已经确定造车,并视为战略级决策,雷军亲自带队。”

可惜,消息就只有这么一点,显然不解渴。其余部分只能“演义”了。时任参谋部主管的王川如何谏言,雷军如何搁置,后又拍板决定入场……说的活灵活现,如同真身参加小米高管密会一样,令人好生佩服。

和小米郑重否认相比,人们更相信每一次市场异动都有道理,无风不起浪。引发股价波动的小道消息,极少有事后证明完全子虚乌有。

而且,小米现在逐渐暧昧的态度,否认比承认更具想象力,还不用担责,深得传媒精髓。

01 造车和手机,此消彼长

应该承认,做IT硬件的公司,特别是造手机的,齐打伙下场造车,前几年尚无这种盛况,必有缘故。

原因之一,智能手机市场高速普及阶段已经过去,销量早在2016年就已见顶(当年出货量达到5.6亿部的高点)。升级5G本来是一次大换代机遇,但由于没有开发出跨越式的体验应用,基站投资不如预期,基站本身运维成本很高,用户换机热情没有点燃,出货量“只有”3.08亿。

在主流手机市场,山寨已无立锥之地,巨头对决,存量搏杀。虽然华为被场外因素按住,但所有巨头都明白,无论怎么拓渠道,市场增量难觅。如果没有大的杀招(IoT全链、VR、AR等),眼前的市场只能是漫长的下坡。

原因之二,造车现在太火了,难免让人眼热。特斯拉万亿美元市值,蔚来超越戴姆勒、宝马,就连被打上骗子标签的贾跃亭都有翻生势头。小米造车消息只不过有个影儿,当天市值多了900亿。倒退14个月,据说走投无路的李斌还找过雷军支持,后者要求控股蔚来,双方没有谈妥。

原因之三,新能源市场仍然大有可为,目前渗透率只有不足5%。而电力便宜、国民富有的挪威,电动车渗透率超过68%。目前2500万辆的总盘子,哪怕匀1/3给电动车,足够现在所有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电动车业务吃个饱。

原因之四,新势力造车运动已经死尸枕藉,大破之后就是大立。死掉的新势力们不是渴毙于资金,就是溺亡于造车护城河当中。现在IT巨头们,没有一个缺钱。就连BAT里面落后的百度,2015、2016为Apollo项目烧起钱来,也是百亿级投入,凶悍得很。小米如今现金流500多亿,并不出色,但雷军本人就是顺为资本控制人、风投大咖,他的人脉,能拉动的资本,至少不会比李斌少。

雷军本人的名言是“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他如果没有发现造车是风口,简直不可想象。他屡次止步,是谨慎的表现。他投资蔚来、小鹏,都是跟投,IPO时都没超过5%。2015年之前,他一度认为“造车新势力都是骗子”。事易时移,他的想法可能早就变了。毕竟几个活下来的新势力,当前都苦尽甘来,滋润得很。

原因之五,新能源造车如今产业链已经接近成熟。一些传统车企也开展了代工业务,资质不再是障碍。从电芯到PACK,初期都有成熟方案可用。软件+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卖点。这些玩意,无论小米、苹果,还是华为都自信能玩得转。

02 小米的筹码几何

当然,雷军踌躇也有道理,小米内部反方势力也很强大。硬件上小米不会投资几百亿建厂,既没有经验也没有资质。如果是蔚来那样的代工模式,小米则在车载软件上的积累不足。

虽然小米在语音交互、智能家居上颇有建树,但这些在车上属于低价值的内容。高价值的车载软件只有两块——自动驾驶和三电控制,特斯拉就是靠着这两大利器,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这两个部分小米基本上没有积累。

2015年起,小米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专利,但和真正做智能电动汽车比起来,更像玩票。

在BAT开辟智能汽车业务之际,阿里也选择了车联网和智能座舱,但荣威RX5之后声音渐低。在2018年,阿里携云计算、YunOS之功,主动进入自动驾驶,去年宣布与上汽成立“智己汽车”,就是改弦更张。

百度的Apollo平台,主打软硬一体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偏软。而华为从算力芯片到智能驾驶平台,再到自动驾驶整体方案,再往前一步就是整车了。但华为停下来了,要跟主机厂合作,屡次赌咒发誓不造整车。但主机厂真正找华为合作开发的时候,华为又不肯开放源代码。这就相当于想做Tier1供应商,而非并立的合作方。主机厂又不肯,双方谈不拢。

百度和小米、苹果都有亲自下场的打算,就是为了破除这一困境。

不同的是,华为、百度、苹果都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ADAS的IP(知识产权)一大堆,小米两手空空。现在下狠心,是不是晚了点?

03 机遇之窗能复制吗

不过,机遇之窗谁也说不准。当初小米开始做手机的时候,三星苹果分庭抗礼,是正规军,诺基亚尚未凉透。“中华酷联”渐趋解体,华为手机尚未脱颖而出。一堆“前创业者”(相当于造车新势力)死的死、伤的伤,山寨还颇有声势。这时候开发手机,是不是也晚了?

结果如何,大家都已知道。小米手机战略的成功,一个在于它与高通的战略合作,另一个是应用了成熟的家电+手机供应链。现在回头看,当时切入点,是相当巧妙的。

有人总结到,小米善于摘取“半熟”果实,整合相对成熟供应链,快速打造高性价比产品。小米智能家居也是藉此崛起。但汽车供应链、车规要求,都要复杂得多,小米需要时间积累。

问题恰恰在于,市场是否能给小米时间。

假如现在下场,最快也要2025年拿出第一款量产产品。那时候传统车企的电动车型阵列早就成型,对新势力们反攻倒算。小米夹在巨头当中,还能否有机会?MIUI的粉丝还能否将忠诚度和黏性复制到小米汽车上来,很难预料。

小米正在面临华为、百度、苹果、阿里这些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介入造车不是问题,问题是走到哪里是边界。

是干脆自己下场做OEM,还是占据供应链条上的某一个位置。大家的选择渐趋明朗,表明了与传统车企合作,只能是小角色,上不了台面,做OEM才是终极解。

即便所有困难都存在,小米和雷军为了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也只能咬牙上了。从这个角度,风口也是刀口,嗜血者有机会。猪能飞,最终也跑不脱挨宰。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巴客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38577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48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车巴客

硬核/有趣,专业/热情的汽车科技自媒体。 合作方式: WX:carbucks001 e-mail:shannon_ji@163.com

  • 236
    文章
  • 11795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