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未来汽车开发者 | 李想造车:一边传承,一边创新

未来汽车开发者 | 李想造车:一边传承,一边创新

国舜

编者:第一电动网日前发起“重新定义汽车”未来汽车开发者计划,面向全球征集最具颠覆性的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汽车共享等创新技术和项目。开发者计划报名通道为此,第一电动网编辑部还将采访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汽车共享领域内的前沿企业和人物,并撰写系列报道。本文为第五篇。


第一篇《驭势CEO吴甘沙:自动驾驶中国可能弯道超车》

第二篇《羲源CEO刘涛:材料黑科技将颠覆新能源汽车

第三篇《Mobileye中国总经理苏淑萍:2018年实现全自动驾驶技术》

第四篇《未来汽车开发者 | 李想诠释造车三部曲:从车联网到人工智能》


我们对李想的独家专访,竟然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李想的亲和力让人感觉就像好友之间的真诚聊天,完全没有所谓官方式的应付。也让我们有机会在关注车和家的产品层面之余,更能够把李想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来了解最真实的李想,和他成功的秘诀。

在面对面采访李想之前,我还是对他有着一些怀疑:他只是赶上了好时代而已,不论是泡泡网碰巧挣了点钱,还是切入到了汽车垂直网站这个几乎空白的领域,他的两次偶然性因素太大,这次涉足到这么难的造车领域,就难说了。

但这次采访,改变了我的看法。改变我看法的,远远不止是他发自内心骄傲给我们介绍的SEV原型车(他甚至热情邀请我们一起看了SEV的原型车,当然条件是不允许拍照片),更是他身上散发的创业基因。

正如他自己评价自己:“我吹个牛说吧,我就是个天生的创业者。”

也正如采访回来我们同事之间交流的:“社会就该让这样的创业者取得成功,这才叫正常。”

未来汽车开发者 | 李想造车:一边传承,一边创新

继承了创业的成功,创新在造车领域

在李想略快的语速中,在他不加设防的大笑中,在他针对每个问题都会的短暂深思中,散发出的强烈的创业气场让你很难不被打动,甚至带你快速进入他的创业氛围中。这就是气场,和成功无关。

他总是冷静的思考问题,虽然结论总会说明他对。

他说,“现在准备造车的人有三类:第一类没有钱,根本就玩儿不了,第二类是特别有钱的,他们会投资一个想造车的,第三类就是有点钱,必须自己创业坚持做下去的。第一类就不说了,第二类无疑要打造一个职业经理人团队,第三类就是创业,你们猜谁会成功?”

他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个品牌叫观致,我觉得把它放在第二类挺合适。但他还在继续分析,为什么像他这样的创业团队才更有可能成功,因为可以高效地执行和投入。

我们都想不计代价得到一个人成功的真正秘诀——尽管告诉你也不一定就能成功。但李想也不准备有所保留,他说,“效率是创业者相比已有的成功企业来说唯一的优势。创业者没有负担,可以在决策、执行的各个环节提高效率。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优势了。”

没错,他自己非常自豪,自己的造车进度,包括车的研发、工厂建设、供应链搭建,都是按照原先的计划在推进,甚至几乎没有一天的推迟。期间自然也会面临各种不可预测的问题,但都会立刻解决,并且把进度补回来。我想,这对于互联网企业都该汗颜吧。

继承汽车的严谨,创新互联网的思维

所有人都知道,汽车行业有着太高的门槛,让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去触及它。而且,全球的汽车品牌也呈现了越来越少的总趋势。李想凭什么敢于去碰?

李想说,是电动化提供了这么一个绝佳的机遇。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现在有多少人感受到了这么个机会?

电动化,让汽车的零部件数量从3万左右降低到1万左右,而且在NVH等诸多领域的把要求降低了很多。同时,李想也坚持要尊重汽车这个百年工业的深厚积淀,因为它涉及到人身安全,不像一个手机坏了就换,无所谓。所以,该做的测试都要认认真真不打折扣的去做。他说,SEV就是严格按照欧盟L6e、L7e的标准来做的,就类似雷诺Twizzy、丰田i-road。

未来汽车开发者 | 李想造车:一边传承,一边创新

雷诺TWIZY

未来汽车开发者 | 李想造车:一边传承,一边创新

丰田i-road

另外,李想也表示,会先建造自己的生产工厂,树立起自己的一套质量标准,然后才会考虑是否找代工厂的方式。这样,才能自己把控代工厂的生产质量——就像苹果那样。

这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造车理念的创新。

之前,汽车行业的高壁垒给汽车企业构筑了一道很厚实的防火墙,汽车企业可以放心地在这个圈子里玩耍,若即若离地拉着手搞搞竞争游戏。他们一方面在说竞争,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拉着手玩游戏。我很能认同李想这些观点,只是之前没有太多人说出来。

相比用户,这些车企也更在意自己的需求,并没有把精力真正放在用户最需要的产品上,而是在打造自己最想造的产品。车和家,就要造消费者真正想要的车,而不是为了拿牌照拿补贴,不少传统企业,把卖得不好的车型改成电动汽车,这都太不正常了。

“我们要做的,不是像诺基亚去做智能手机的做法,而是去造苹果、安卓这样的产品。”我理解,这句话背后最重要的含义,在于一个是产品一个是生态,一个是改进一个是创新。

可是,我也好奇,这么“傻傻”地开发一款车,也不准备去钻营补贴,还要让产品有价格上的竞争力,能办到么?

李想设计的商业模式,就是要通过周到的服务来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1. 不设置4S店,采用类似网络直销的方式,降低销售层级,也降低销售环节的成本,从20个点降到3、5个点。2. 从售后和金融环节赚取更多利润。3. 产品本身的核心是不用那么大的电池,否则成本、重量都会上去,整个产品就变了。

继承“用户是上帝”,创新的是真正去做到

人们都说用户是上帝,但作为上帝,我们却经常感到被玩弄,不是吗?

比如李想说,“现在绝大多数的车的配置就是用来恶心你的,选了贵的觉得自己傻,选了便宜的觉得自己像乞丐,总之不能让你舒服了。我们要站在用户角度定义车型和配置,让用户满意。也不要弄几百个型号让人眼花缭乱,在车的定义上不要那么复杂,就给你几款就行了,但绝对不能有专门用来恶心用户的配置。”

听起来这话很朴素,但却是一个在互联网领域多年打拼的人,一直在重视用户体验的人对应该打造什么样的车的思考。那些用来恶心人的配置,其实就是在疏远自己的用户。我不由又想起一句话:当不正常变得正常时,正常就显得不那么正常了。

至于什么是用户喜欢,李想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很多调研工作并不能真实反映现实,比如人们喜欢一个东西和会花钱买一个东西,中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李想有自己对产品调研的独特而高效的理解:自己都不会花钱消费的东西,用户怎么可能喜欢?更高效的做法,就是问问自己,问问周围的朋友,是否真的会掏钱去买。

玩弄上帝,可不只是配置,还包括买车、后期服务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买车,你去4S店,进门半小时,出门半小时,这都是厂家流程化规定好的东西,没有这至少1个小时你是出不来的。真正买的时候还会用买保险等各种东西来卡你。这都什么时代了,真正的为消费者想想吧!这样肯定不会吃亏!”聊到这儿,李想甚至有些小激动。他说,“我们造车,并没有比他们能力更强,但我们没有包袱。”

再比如,聊到产能提升的时候,我突然问到他会不会也搞搞饥饿销售,李想甚至有些恼怒,“我讨厌的东西,也绝对不会让它出现在我的产品里,再去施加在用户身上,那样就是在玩弄用户。”

没错,别再玩弄上帝了!

继承了创新的态度,创新了模式

车和家,在聊这么有感觉的一个名称时,怎能不聊聊未来?

具体到未来,李想认为一定是大数据基础上的神经元网络智能的世界。在这个思路下,车和家要通过自己打造的ID系统,连接起所有的服务和数据:车辆有唯一标识的ID,用户行为数据(现在没有任何车企在做)、车辆行为数据(目前只有特斯拉在做)、交易数据、服务数据等综合起来,建立有效的大数据体系,给用户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

说起来有点抽象,但李想给我们举了个反例,“比如目前,车主给厂家客服打电话,客服会首先让你报下你车的VIN号,这简直胡来嘛,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维修时去店里也要先填一大堆资料,还登记行驶本什么的,以后都完全没有必要。”

车和家要打造服务一体化,让用户方便,保险理赔完全不需要这些东西。这不是互联网时代该干的东西,该去做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数据,有效帮助优化和决策。“如果汽车只是能联网,只是电动化,只是有个大屏幕,那根本不能算智能汽车。现在很多问题如果不用人工智能是无法解决的,互联网也遇到了巨大瓶颈,因为信息只能控制信息,控制信息效率的周转。落实到实体的电商上,效率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例如唯品会不一定卖得过奥特莱斯。单纯靠互联网信息很难控制物体,人工智能除了让信息能力提升,最大的好处是控制物体,否则包括车联网、物联网,包括互联网的下一步都是白搭的。前提条件是大数据和神经系统,苹果现在招了很多做人工智能的人,在中国投滴滴就是要数据。苹果、谷歌,百度,这些互联网企业都是最聪明的,他们做这些事自然有深意。

当然,李想也认为在技术上,实现这样的大数据系统也是有难度的。这就像一个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存哪些数据,怎么存数据,即便在互联网行业里会这个的也不多。我们在做泡泡网的时候还不会,做汽车之家的第一天就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了。汽车之家所有的决策都是通过大数据来做的,因为我有这个数据体系,换个人做的决策和我做的决策都会是一样的,非常精准,包括写什么文章,什么时候撤掉。

我们也把无人驾驶的问题抛给了李想,这么有前瞻性的企业,必然不会忽略吧。

其实,李想比我们还激进,“你们想过没有,其实智能化会比电动化更先普及,到2020年,不带Level2、Level

3智能驾驶技术来应对堵车的车,可能都没人买了。这不是法律规定的,而肯定是需求先行。一旦有这样的车推出来,很快就会有人体验到它应对堵车时的轻松,会很快传遍开来,而一旦用上就很难再退回来了。”

对于未来的无人驾驶,李想选择什么方案这又体现出了他的老道。他说,宁可只在硬件上采购现有的东西,宁可硬件里没有植入的软件,这些软件都留给自己的团队来打造是最理想的,这样就可以和自身的大数据系统和智能系统融为一体。而目前,他会在硬件上做预留:越来越多的车有传感器,就有了向高度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迈进的基础了。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国舜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44096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