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汽车企业合资股比放开让中方遭遇难题

汽车企业合资股比放开让中方遭遇难题

  11月19日,中国商务部召开发布会通报2013年1-10月商务运行情况时,就作者提问外资投资准入的情况表示,要”加快推动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进一步放开钢铁、化工、汽车等一般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包括放宽外资在注册资本、股权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

  这让汽车行业外资在中国投资准入限制再次成为了热点话题。

  汽车行业建立合资公司一开始并不是政府政策的法律规定,由于对中国汽车市场前景发展并不乐观,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的合资公司一开始都不是现在这样的50:50的股权对等的情况,不过在1994年,汽车合资公司中外方持股比例不能超过50%成为一项强制性的政策规定。

  虽然外方对于中国的合资政策有着许多的看法,中国汽车行业内也存在着诸多争议,但是合资公司在此之前还没有解冻的任何迹象。

  11月中旬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让这种外资投资准入有了一些松动的迹象。

  商务部特别指出汽车等行业股比放开外资限制正是十八大三中全会有关精神的进一步阐释。

  而在最新召开的第16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中,中欧双方都同意启动投资协定谈判,好像也预示着一些什么。

  汽车行业中外资准入限制放开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是所有人都不会否认的事实。问题是,这种准入限制应该在什么时候放开?如何放开?以及中国的汽车企业如何应对这种外资准入限制放开?

  必须确认的一个问题是: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跨国汽车企业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公司,这些合资公司的合资合同都很长,即使中国政府决定马上放开外资准入限制,目前这些所有的合资公司按照合同的规定都应该持续下去。

  这其实也是汽车产业外资准入限制放开以后遭遇最大的问题。

  当然,中国的汽车企业也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因为股比放开绝不可能短期内实现。只是从长期趋势分析,中国汽车企业必须为此作出足够的重视。给中国汽车企业留出的时间准备期最短应该在五年以外。

  第一个问题是,一旦投资准入限制政策取消,那么仍然处于合同执行有效期的合资汽车企业应该如何?

  继续存在吗?如果合资公司继续存在的话,那么对于外资汽车企业来说就存在着一个比较矛盾的状况。如果单独建立一个独资生产整车的企业,那么这个外资独资的汽车企业,就会与合资公司形成一种竞争关系。既然是竞争关系,那么就有优胜劣汰。必然的一个结果是,合资公司可能就会成为劣汰的那个。

  不过,这种情况对于外资并不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合资公司也代表着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如果因为外资独资生产企业的存在,而损害了合资公司的利益,其实也是损害到了外资公司在中国的投资。

  因此,外资独资与合资公司共存在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也就是说,外资公司在汽车行业的投资准入放开以后,就需要从目前的合资公司寻求突破口。

  这种突破口会在哪里呢?外资公司可以在新增的产能上建立独资生产整车企业,独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与合资公司互相区隔,各自面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消费者。

  而一旦合资公司合同到期,再寻求相关资产的重新清算。

  这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个结局。

  当然,对于外方最好的结局是现有的合资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独资的外资生产企业。这样,外资公司就可以利用现有的生产基地生产外资品牌的产品。

  不过,这涉及到提前解除合资合同的问题。提前解除合资合同对于外资最有利,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则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因为,提前解除合同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双方就解除合同的一些列清算协议的内容达成一致。

  首先是合资公司各个生产基地的清算。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些生产基地并不一定就适合自主品牌,因为这些生产线生产的产品一直是外资品牌的产品。只有将这些基地划归外资,这些生产基地的利用效率才最高。

  但是中方汽车企业必然会因此而要求外资拿出相当高的代价,否则中方汽车企业不同意提前解散合资合同,从而最终,合资股比放开的政策变成了老项目老政策,新项目新政策。

  这样,所有的问题又回到了开始。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现有合资公司继续存在到合资合同到期,那么不同的跨国公司将面临巨大的不平等竞争条件。比如,有些跨国公司的合资合同或许要比其它跨国公司的合资合同提前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到期的话,那么这些提前到期的跨国公司将拥有比其它跨国公司更加丰厚的市场回报,从而更有利于它们加大各项投入,以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的一项政策如果能够影响到甚至改变目前跨国公司的竞争格局,那么这项政策就必然会遭遇到一些跨国公司的反对。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对于汽车产业合资股比限制政策的放开,将可能会考虑到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合资公司的具体发展情况,比如会设定一个统一放开的期限。

  因此,中国对于汽车行业合资公司股比限制政策的放开,即使出台,也会面临许多难以决断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现有合资公司的资产清算;

  生产基地的归属;

  不同合资公司到期期限的巨大差异;

  当然,所有这些问题如果与自主品牌未来发展前途相比较,都会显得一文不值。

  脱离开合资公司巨大利润哺育的中国汽车企业,能够在脱离开与外资汽车企业的合作之后,形成与外资品牌相抗衡的竞争力吗?

  这才是最大的中国难题。虽然合资股比政策最终放开好像还比较遥远,中国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各个拥有合资公司的汽车企业,都必须从现在开始筹谋未来的重大变局。

  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声明:以上消息转载自合作媒体,转载此消息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此消息代表第一电动网立场或赞同其中的观点、立场或描述。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张志勇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24149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6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