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微型电动车小幅试点 巨头特斯拉大举进军

微型电动车小幅试点 巨头特斯拉大举进军

腾讯专稿 丹东晓程

  上周,连续两个新闻事件接连出炉,放在一起看,颇具耐人寻味的戏剧性。

  一是国家酝酿推行微型电动车,小范围示范试点谨慎扶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介绍,国家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微型电动车向准电动车发展,未来国家将提升微型电动车的安全标准,确保符合环保要求,并不断提高微型电动车的电池性能。

  二是特斯拉计划在中国打造一个超级充电站网络,让电动汽车车主能够在长距离行驶途中进行免费充电,该网络最有可能先覆盖北京至上海一线。相关报道说,特斯拉的世界版图在渐渐拉开。

  一个自微型起步,一个从高端封顶;一个是谨慎扶持,一个是大举进军。也许是根据各自现实和优势,各自寻找突破点,分别出发,殊途同归,但这出发点的选择,就能看出反差。

  第一是魄力的反差

  中国,选择”微”型电动车,”小”范围,”示”范 ”试”点,这个”微小示试”,全是小字眼儿,并没有给人以高度重视的印象,反而给人一种犹疑不决、谨小慎微、不果敢、不自信的感觉,谨慎有余,魄力不足。

  而特斯拉,”在中国”,”超级”、”网络”、”一线”、”世界版图”,全是充满气魄的大词汇。

  美国电动车巨头14日宣布,去年四季度其电动汽车销量达到6900辆,超出既定目标20%。正是基于这样的气势和基础,特斯拉底气十足。

  而中国,相关报道说,”国内微型电动车市场潜力巨大。去年国内销售达35万辆左右”。这个”巨大”和”35” 万辆,也没有带来足够的信心,而且够规模,够有基础,35万辆了,应该在相当范围内普及了,反而还要”小范围””试点”,从初步普及到小范围试点,这是不是等于往后退呢?

  特斯拉是一种大、强、快的气势,中国则是微、小、试的感觉。不急不缓,十平八稳,生怕出错,谨慎维稳。

  或许国情不同,风格不同。但凡事没有个魄力,怎么能够快速推进?没有进度和速度,显然就会再落人后。

  新能源车的推进是新生事物,是开先河、破天荒的壮举。力不能缚鸡,气不能盖世,欲进还退,力有不逮,老气横秋,实在难以让人相信能否开动先河、破除天荒。

  第二是着眼点的反差

  殊途同归,没什么不好。但问题是,特斯拉产品和充电网络几乎齐头并进。着眼于中国最大市场的快速占领。

  中国的电动车,则是单兵独进。电动车有了,还需要等政策,等充电站的建设,等购车补贴,等研发补贴。各种政策,雷声大,雨点小。

  最关键的是,政策依赖态势下,电动车产品等待充电站,充电站等待合格优质电动车。互等互靠,互相僵持。就在”微小试”相互僵持之时,特斯拉呼啸而至。

  中国电动车行业很可能因此而再度落后。

  企业可否自行建超级充电站?可否在一线城市限行建设逐渐推开?可否在建站之后,再申请国家扶持补贴?和特斯拉比,中国企业也确实缺少一种眼光和战略思维。

  第三是执行力的反差

  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透出雷厉风行的执行力。而中国,政策不落地,落地不生根。

  很多政策,舆论涛涛之后,再无踪影。各地各自为政,地方电动车相互排斥。尽管有30%外地产品的规定,也不见落地执行。致使形成政策等待和政策依赖,没有政策,电动车型的推出都没有积极性。国家补贴政策有了,何时执行没有时间表;地方补贴的意向有了,何时出台也没有时间表,更遑论执行了。具体执行起来,当然有难度:资金从哪里来?很多事情,只要一有难度,就会遭到搁置。指望有关地方攻坚克难,那只是百姓的理想。

  而目前有了这个”微小试”的政策,稍大点的电动车的研发创新推出,都会产生被浇了一盆冷水的感觉。微型电动车都还在试点,中大车型的普及,岂不是遥遥无期?市场也因此想入非非,对电动车的信任度认可度将再次下降。

  不鼓励能人,却养着懒人。造几辆电动车,也能骗来成百上千万的国家补贴。这是国外极少见的笑话。骗补闹剧之后,就是谨小慎微,或者止步不前。电动车行业的激励机制需要整合刷新。

  特斯拉的高歌猛进,只是国外电动车巨头小头进军中国市场、挑起电动车和混动车竞争的开始。丰田本田纷纷要造低价混动车,8万元,不用补贴,老百姓就买得起。宝马电动车来了,大众电动车来了,日产电动车来了,雪弗兰电动车也快来了。在如此强势产品、强势攻势面前,还要谨小慎微,还要小步试点,那就只能把中国这块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拱手让给别人。国内辛辛苦苦创业的电动车企业,就有胎死腹中的危险。中国这块世界最大的蛋糕,就只能在中国人的眼皮底下被列强蚕食净尽,而中国企业则很可能无能为力,被挤到市场边缘。

  从根本上说,中国最大市场的优越感远远大于中国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发展推广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没有危机就没有魄力,没有紧迫感就没有动力。

  整合起中国电动车资源,整合起中国的资金技术实力,结束电动车行业各自为政的局面,拿出成熟的新产品尽快扶持推广,在中级电动车产品上阻挡来势汹汹的特斯拉的进攻吧!现在行动,为时不晚。有关部门,真的应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快速反应,有所作为。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丹东晓程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27635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28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