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合资推动了前苏联汽车工业,但撤资后,又完蛋了

合资推动了前苏联汽车工业,但撤资后,又完蛋了

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苏联汽车既陌生又熟悉。从亦步亦趋到自成一格,从高不可攀到渐入寻常百姓家,苏联人为汽车历史留下了别致风景线与独特记忆。这些记忆既令人唏嘘感慨,却也不乏亮点,足以书写下属于那个时代的光荣与骄傲。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奋起直追

1929年是世界经济最萧条的一年,但尽管如此,西方还是进入汽车社会,普通民众日益享受到汽车带来的舒适、便捷,而在苏联,汽车生活甚至连梦想都谈不上。这时的苏联总共才拥有2万辆汽车,90%以上的汽车依靠进口。也是这一年,苏联最高委员会颁布命令,决定建造年均生产量为10万台的汽车制造厂,苏联人崭新的汽车梦就此揭开帷幕。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机遇与崛起

苏联人为汽车历史留下了别致风景线与独特记忆。这些记忆既令人唏嘘感慨,却也不乏亮点,足以书写下属于那个时代的光荣与骄傲。

要满足如此规模的汽车生产,当时世界上只有福特与通用两家可以做到。相比动作迟缓的通用,福特公司显然对做成这笔大生意更有诚意。它向苏方提供3千万美元支持,1932年1月1日,仿造著名的福特红河工厂造成的全新汽车厂投入使用,设计年产量14万辆,这就是日后名声赫赫的高尔基工厂。

而在莫斯科,国际共青团装配厂于1930年11月1日投入使用,5天后,第一台组转车驶下生产线。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1929年,底特律的布兰特公司已经受邀对苏联最早的汽车厂阿莫厂进行改组扩建。这个厂就是后来著名的斯大林工厂,也正是这座工厂,仿制美国的帕卡德,打造出了第一批供政府公务专用的8缸高级轿车吉斯-101。

在各家汽车工厂坚定不已的努力下,苏联人的汽车工业迅速崛起。

前情往事

苏联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固然跟自身努力与特殊的经济环境有关,但也并非无源之水。1896年叶甫根尼·雅科夫列夫造出该国第一部汽车,此后海马车制造厂开始为俄国贵族生产汽车。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一战爆发后,俄军迫切需要汽车投入战争,沙皇政府为解燃眉之急,于1916年从同在协约国阵营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分别引进克罗斯利、雷诺与菲亚特生产线,弥补汽车产量。这些外国技术为陈腐不堪的俄国工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却抵不住革命、内战的摧残,最后只剩下了阿莫厂。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根据记载,这个厂子用意大利进口零件一共组装了432辆菲亚特F-15卡车,用于搭载红军战士前往前线。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仿制菲亚特-15的AMO-F-15型卡车成了苏联人唯一拿得出手的自产汽车。

新生活初露端倪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1920-1930年代期间,相对欧美国家的经济消退,作为新生国家的苏联显得与众不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实力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随着GAZ、KIM的大规模投产,汽车在苏联不再是稀罕物,1938年苏联的卡车产量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不过,苏联的政治制度与经济体制决定了只有国家才能拥有汽车,私人获得汽车的渠道只有国家奖励和凭特殊许可证购买,老百姓开上私家车的愿望仍遥不可及。

战后岁月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二战后的1947年,一款继承苏联汽车人理想的莫斯科人-400车型开始大规模生产,其技术源自德国。这款售价8000卢布新车的是当时苏联最便宜的轿车,相当于公民平均年薪600卢布的十多倍。而更高档一些的GAZ M20 胜利和GAZ 12 吉姆售价更高达1.6万卢布和4万卢布的天价,普通苏联人绝不可能买得起这样昂贵的汽车。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时代,苏联人的汽车生活毕竟起步了。老百姓终于有机会开上自家的汽车了,莫斯科马路上的汽车和耸立的高楼一并多了起来。(图为1959 年,莫斯科市民在好奇地打量一款新引进的美国雪佛兰轿车。)

最熟悉的苏联车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1960年代,东西欧经济都在高速发展,作为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始终居于世界舞台的中央。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聪明的苏联人看准时机,以5.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不景气的意大利汽车巨头菲亚特把菲亚特124的生产线和所有生产技术出售给了苏联。3年之后,伏尔加河畔耸立起具有66万辆产能的汽车厂VAZ,正是曾经辉煌一时的著名汽车——拉达(Lada)。此后的岁月里,拉达继承莫斯科人的角色,出口至世界100多个国家,成为许多外国人最熟悉的苏联国民品牌。

辉煌的顶点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拉达最辉煌的年代,也是苏联汽车工业最荣光的岁月。凭借着数十年自主规划与发展的积累,依托着连为一体的各社会主义国家市场,苏联汽车工业开辟出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天地。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遍布全国的汽车厂源源不断地生产着苏联韵味浓重的高级轿车、中低端平民车、客运大巴车、卡车……它们不但满足本国需求,还行销各国,改变着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生活。

尾声阅读

其实,汽车的生命固然体现在公路之上,但更应该留存于人们记忆深处。或许很多苏联车一生都在被人嘲笑、受人争议,但憧憬过、尝试过、拥有过的人,都知道它们的好,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就这一点而言,那些现在淡出人们视线的苏联汽车依然不朽。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有文化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49210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8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汽车有文化

出品人周海滨是第22、24届中国经济新闻一等奖获得者,搜狐旅游汽车联盟最具贡献自媒体人。是“寰行中国”汽车文化之旅系列图书出版人。是新浪文化、凤凰历史、百度百家、知乎汽车专栏作家。微信号: autocul

  • 48
    文章
  • 2703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