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关于电动汽车充电,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关于电动汽车充电,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充电是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重要一环,充电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用车体验,今天老司机和你聊聊关于充电的那些事。

充电原理

我们知道电动汽车由车载动力电池提供能量,并由电机提供动力来实现行驶。电动汽车行驶消耗的是电池的能量,电池电量消耗后需要补充电量, 通过把电网或者其他储能设备中的电能转移到车辆的电池的过程就是充电。

电网或者储能设备中的电能,需要经过充电设备的转化,以匹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特性才能完成充电。充电设备的转化过程还需要和电动汽车上动力电池的管理系统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协商,以适当的电压和电流来完成充电,并且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会随着充电进程而减小,初期可以大电流充得快一些,后期小电流充得慢一些。

几个术语

SoC: State ofCapacity,电池当前容量,一般用百分比表示,比如60%。

BMS: Battery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监控电池的状态,统一管理电池的充电,放电,保护电池的安全,维护电池的状态来确保电池正常工作。

C:Current,电池充放电倍率,定义1小时把电池充满电为1C的倍率充电,如果以2C的倍率充电,则0。5小时即可把电池充满。所以倍率越大,充电越快。大倍率充电需要电池材料和电池管理系统的支持,一般来说大倍率充电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池的寿命。

两种主要充电类型

交流慢充

交流充电桩没有功率转换模块,不做交直流转换,输出交流电,接入车内,通过车上的充电机转换为直流电后再输入电池。充电功率取决于车载充电机功率。目前主流车型车载充电机有2Kw,3。3Kw,6。6Kw几种。总的来说充电较慢,一般的混合动力车型需要4-6小时充满,纯电动车要8小时以上充满。充电倍率基本都在0。5C以下。

直流快充

直流充电桩内置功率转换模块,能将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不须经过车载充电机转换,直接接入车内电池。充电功率取决于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桩输出功率,两者取小。

目前市场上特斯拉的快充功率达到120Kw,半小时能充满80%电量,充电倍率接近2C,北汽Ev200可以达到37Kw,充电倍率1。3C。

充电接口

充电接口分为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一般混合动力车型因为车辆带电量小,只配备了交流充电接口,而纯电动汽车因为带电量大,一般配备交流接口+直流接口共两个接口。

充电接口也是有标准的,全球主要有美国标准,欧洲标准,日本标准和中国标准。目前我国销售的电动汽车除特斯拉外,都是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接口,理论上不同车厂的车辆可以到所有厂家的充电桩上充电。但是因为软件协议定义不完全细致,也有极少量充电桩和车辆BMS系统不兼容的情况出现。另外,特斯拉之前也承诺会给出兼容中国标准的方案。

常见车型充电口位置

比亚迪

只有交流慢充接口,在车后备箱盖上。

比亚迪唐

只有交流慢充接口,在车身侧后方。

上汽荣威 e550

只有交流慢充接口,在车身左侧后方。

北汽Ev系列

有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两个接口,交流慢充接口在车身左侧后方,直流快充接口在车头Logo处。

奇瑞艾瑞泽7e

只有交流慢充接口,在车身侧后方。


根据各厂家官方数据整理各车型充电时长对比表格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公共充电与私人充电


从所有权来看,充电桩有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两种类型,公共充电桩在公共场合,为公众提供充电服务,并收取充电服务费用。私人充电桩只给自己车辆充电,不对公众开放。

受制于车位原因,很大一部分电动车主没有安装充电桩,需要在公众充电桩上充电。

据估计,私人充电桩占总体充电桩比例不到30%。

移动充电宝

和手机,平板电脑的充电宝解决方案类似,也出现了针对电动汽车的移动充电宝产品和解决方案,充电宝容量不一,产品形式不一,有拉杆箱类型,有移动充电车类型等。移动充电宝对于应急场景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无线充电

自palm在2009年推出手机无线充电配件”点金石”以来,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已经很多,电动牙刷等电子产品也有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在电动汽车领域,近年也有多家机构推出电动汽车的大功率无线充电产品,比如高通的Halo,中兴的无线充电产品,Evatran公司为通用沃蓝达,日产聆风和特斯拉推出的无线充电产品。

宝马奔驰大众等老牌厂商都纷纷表示在未来的车型上支持无线充电。乐视汽车表示旗下电动车都将适配无线充电。

目前阶段无线充电的商用规模还不大,不过由于停车即充电,忘记充电这样的良好体验,无线充电的未来可期。

换电

就像给手机换电一样快捷方便。电动汽车行业也在探索换电模式,早期如better place的案例,近期有北汽在北京出租车市场的商用。蔚来汽车多次提到可能会采用换电模式,虽然换电模式因为成本高,技术复杂,车型兼容难等原因发展不好,但小编认为在特定市场,或者特定汽车厂商来做,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让我们一起期待。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粉(by电车老司机)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46112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